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

Day400_慢性腹瀉的鑑別診斷

(圖片來源: wikipedia、UC)



一、定義:

(1)   腹瀉:一天排便量大於200g (此定義較不實用)
      一天排出三次以上的稀便、水便
(2)   急性腹瀉:小於四周的腹瀉
(3)   慢性腹瀉:大於四周的腹瀉

二、流行病學

(1)   在開發中國家:要想到慢性感染(細菌、寄生蟲、結核)IBSIBD
(2)   在已開發國家:IBSIBD、吸收不良、慢性感染(免疫不全患者為主!)

三、造成慢性腹瀉的原因

(1)   藥物:瀉藥laxatives、抗生素、colchicinePPINSAIDSSSRI
      (很多藥物都有可能造成慢性腹瀉,之後上網查即可)

(2)   Malabsorptionstool routine →→fecal fat (+)
→對於營養的吸收↓→導致osmotic diarrhea
→特徵:禁食改善、脂肪便(惡臭)、體重下降(儘管有進食)
→原因:
a.      慢性胰臟炎:消化液分泌↓→吸收不良
b.      細菌overgrowth:因為結構(ex. Ileocecal valve切除)、蠕動的異常(ex. DMscleroderma),導致細菌過度生長
c.       膽汁分泌↓:也會導致脂肪消化受到影響
d.      其他:Celiac diseaseWhipple’s disease

(3)   膽囊切除術後
→通常數周至數月後症狀會改善
→沒有膽囊後,膽汁會持續流入小腸→超過ileum的回收能力→進入大腸→導致cholerheic diarrhea

(4)   Inflammatory因素:Fecal WBC (+)
a.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包括Chron’s disease (CD) Ulcerative colitis (UC)
CD:慢性腹瀉、不連續病灶(skip lesion)、較深層、全腸胃道都侵犯、較易發生stricturefistula
UC:從rectum開始、連續性病灶、較表淺、cancer risk較高
b.      Chronic infection
→查患者是否有相關旅遊史、飲食史、病史(免疫抑制)、藥物史
→寄生蟲(包括阿米巴、糞小桿線蟲等)CMV colitis、偽膜性大腸炎、TB colitis都要考慮進來
→慢性的腹瀉一定要想到『免疫抑制』的可能性!

(5)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a.      是個功能性的腸道問題,患者有多種臨床表現
→有腹痛不適、合併排便習慣的改變,經檢查無解剖構造異常
b.      診斷:可以參考ROME III criteria
(1)   在過去三個月,患者反覆有腹部疼痛或不適感
→每個月至少出現3
→同時合併兩種以上的狀況
(a)   症狀在排便後緩解
(b)   症狀合併排便頻率的改變
(c)    症狀合併糞便形狀/外觀的改變
※不適感:定義為非疼痛的不舒服感覺
(2)   通常在年輕時就會開始出現,和心理壓力有關係

(3)   流行病學:女性比男性多 (2:1)


Bonis PA, Lamont JT (2015). Approach to the adult with chronic diarrhea in developed countries. Retrieved 2015 Jul 29th from www.uptodate.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