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ioglitazone after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1) 簡介
a. 每年全球至少有1400萬的人會罹患缺血性中風(Ischemic Stroke)或暫時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而曾有過缺血性中風或暫時性腦缺血的病人未來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會增加,因此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對他們而言是很重要的照護目標。
b. 目前用於缺血性中風後或是TIA後病人的次級預防藥物通常為抗血栓、降血脂或是降血壓藥,然而治療”胰島素阻抗性”在最新guildeline中被認為具有預防效果的新治療策略,因為研究發現胰島素阻抗性不一定只存在於第二型糖尿病病人中,在曾經有過缺血性中風或是TIA病史且沒有糖尿病的病人身上,大約有一半以上的人也存在有胰島素阻抗性的問題。然而有胰島素阻抗性的人因為一些相關的三高或是代謝異常等的原因容易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c. 臨床上針對"胰島素阻抗性”多半是以運動、減重以及飲食控制和藥物來改善,然而針對胰島素阻抗性最有效的藥物則是為能夠增加胰島素受體敏感性的TZD類藥物,也就是PPAR-γ作用劑。
d. 其中在這一類藥物中,Pioglitazone已在過去的研究中證實用於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可以減少中風等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因此本篇研究想要探討若Pioglitazone用於非糖尿病病人但有胰島素阻抗性問題且曾有過缺血性中風或TIA的病人身上是否可以減少中風和心肌梗塞的事件發生。
(2) 研究方法
a. 此研究設計為多中心、隨機雙盲的安慰劑對照試驗
b. 收納3876位有缺血性中風或是TIA病史者
c. 受試者條件:需為非糖尿病但有胰島素阻抗性問題(HOMA-IR>3)的患者(HOMA-IR(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為此篇評估胰島素阻抗性的方法指標,公式為空腹葡萄糖值(mmole/L)乘上空腹胰島素值(µU/mL)再除以22.5)
d. 1:1分別給予Pioglitazone與安慰劑,而劑量的部分則為一開始給予15mg,4周後調整為30mg,再過4周後則達到目標劑量45mg,頻次為一天一次。
e. Primary outcome則看致死或非致死性的中風或是心肌梗塞的發生率
(3) 研究結果
a. Pioglitazone組共1939人,安慰劑組共1937人,平均試驗期間為4.8年
b. 在Primary outcome(死或非致死性的中風或是心肌梗塞的發生率)的部分,以Pioglitazone的發生率較低,安慰劑組較高
→9.0% v.s 11.8%
→Pioglitazone相較於安慰劑的hazard ratio為0.76,P = 0.007
c. 罹患糖尿病的比例則為Pioglitazone組較低:Pioglitazone v.s Placebo→3.8% v.s 7.7%, hazard ratio= 0.48, P<0.001
d. 在all-cause mortality的部分,兩者則無顯著差異(hazard ratio=0.93, P = 0.52)
e. 不良反應方面:則以Pioglitazone組發生副作用的比例較高,在
→體重上升>4.5kg部分(52.2% vs. 33.7%, P<0.001)
→水腫(35.6% vs. 24.9%, P<0.001
→需要手術或住院的骨折發生率(5.1% vs. 3.2%, P = 0.003)
(4) 研究結論:曾有缺血性中風或是短暫性腦缺血意外史且伴隨胰島素阻抗性的患者,若使用Pioglitazone可以減少發生中風或是心肌梗塞的風險,此外它也有減少罹患糖尿病的比例但卻有較高比例的不良反應,像是體重上升、水腫以及骨折等。
2. Antenatal Betamethasone for Women at Risk for Late Preterm Delivery
(1) 簡介
a. 在有early preterm風險的產婦,於產前給予類固醇可以降低新生兒的死亡,促進肺部的成熟(減少RDS),和其他的併發症
→但這個結論只適用於34周前的早產,late preterm的資料還不夠
b. 但late preterm (34+0到36+6)相對於足月產仍有較多的併發症
→究竟產前給予類固醇是否能夠改善late preterm的預後呢?
(2) 研究方法簡介
→這是一個多中心、隨機分配的研究
→研究族群:單胞胎,懷孕34+0~36+5周,且早產高風險者
→分成兩組,一組注射兩劑Betamethasone,一組給placebo
→Primary endpoint:
新生兒在出生後72小時是否接受正壓呼吸、插管、體外循環的比例
、死產、以及出生後72小時內死亡
(3) 研究結論
a. Primary endpoint
→Betamethasone組:165/1427 (11.6%);Placebo組:202/1400 (14.4%)
→兩組達到顯著差異 (p=0.02)
b. 在Betamethasone組,出現嚴重呼吸道併發症(RDS、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等)的比例也顯著較低
c. 兩組出現絨毛膜炎或是新生兒敗血症的比例沒有顯著差異
d. 在Betamethasone組,出現低血糖的比例較高 (24% vs. 15%)
(4) 總結
在late preterm高風險者,使用betamethasone能夠顯著降低新生兒呼吸併發症的產生
3. Fresh Fruit Consumption and Maj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
(1) 簡介
a. 心血管疾病每年造成全球1700萬人死亡
80%出現在中低收入的國家,包括中國
b. 攝取少量水果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子之一
這是來自西方國家的研究結果
但在中國及其他開發中國家上並沒有足夠的證據
c. 此外,大部分的研究包含探討『新鮮和加工後的水果』
並沒有專門討論『新鮮水果』的資料
d. 另一方面,水果攝取與中風的影響,了解也很少
e. 因此這篇研究主要探討在『中國』,『新鮮水果的攝取量』以及『嚴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的關聯性研究
(2) 研究方法簡介
a. 在2004到2008年間,總共收入512891名30-79歲的成年人
→排除掉baseline有CV疾病或是接受高血壓治療者→451665名
b. 在追蹤的320萬人年間,總共出現5173人因為心血管疾病而死亡
2551出現嚴重冠狀動脈疾病,14579個缺血性中風,3523個顱內出血
c. 研究團隊在baseline做詳細的問卷→了解新鮮水果的攝取狀況
d. 跑Cox regression model→計算新鮮水果攝取量和疾病發生率的關聯
(3) 研究結論
a. 約有18%的研究對象每天都有吃水果
b. 相較於幾乎沒有攝取新鮮水果的族群
→每天吃新鮮水果的族群血壓(-4mmHg)及血糖較低(-9mg/dL)
→兩組到顯著的差異 (P<0.001)
c. 每天吃 vs. 幾乎沒有攝取組的Hazard ratio
心血管死亡的HR:0.6 (CI: 0.54-0.67)
嚴重冠狀動脈疾病的HR:0.66 (CI: 0.58-0.75)
缺血性中風的HR:0.75 (CI: 0.72-0.79)
顱內出血的HR:0.64 (CI:056-0.74)
d. 上述各個事件的發生率,和新鮮水果的攝取量呈現線性關係
攝取的頻率越高,事件的發生率也跟著越低!
不同區域及各個subgroup也能看到此關聯性
(4) 總結
在中國的成年人,攝取新鮮水國的量越多,血壓和血糖會較低,且可以顯著減少重大的心血管事件的產生
4. Creeping Eruption — Cutaneous Larva Migrans
(1) Case簡介
42歲男性,一個月來在右腳上出現極癢的疹子
此癢疹在奈及利亞旅遊結束後出現,每天會移動幾個mm
形狀:紅色、蛇形彎曲的癢疹→符合Creeping eruptions
給予Albendazole兩周,症狀就改善了
(2) Creeping eruption也就是所謂Cutaneous larva migrans
→通常是因為鉤蟲(hookworm)的幼蟲,鑽入皮膚,產生移行
→因為缺乏collagenase,所以無法穿過基底膜,只能在上皮層鑽
→最後產生極癢的線狀或蛇行的紅疹
→通常出現在腳、背部、臀部、大腿、腹部
→大部分自己會好,但給抗寄生蟲藥能夠縮短病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