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

Day398_TB lymphadenitis


(圖片來源: wikipedia)


一、簡介

TB淋巴腺炎(Lymphadenitis)是最常見的肺外結核,除MTB (M. tuberculosis )之外,也可能由NTM感染所造成

二、病生理機轉

(1)   單一的TB lymphadenopathy
Primary TB感染後,部分結核菌可以經由血行傳播至淋巴結
  並且蟄伏在淋巴結內
→大部分的TB lymphadenitis來自於蟄伏TB的再活化
(2)   有一小部分則是因為嚴重的miliary TB,導致淋巴結受侵犯

三、流行病學

(1)   在非TB盛行區:通常來自於TB流行區的移民
(2)   TB盛行區:
HIV合併TB60%的患者有肺外結核
→通常在CD4<300以下出現

四、臨床表現

(1)   臨床表現和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及淋巴腺腫的位置
→在年輕成人,常以慢性、無痛性淋巴結為表現
→部分合併有發燒、嚴重者甚至會有潰傷、甚至化膿
(2)   位置:
→以頸部lymphadenopathy最多(63-77%)
→其他:縱膈腔淋巴結腫大→可能導致氣管的壓迫
        腹腔淋巴結腫大,可能壓迫到血管,產生各種臨床表現

五、鑑別診斷:周邊lymphadenopathy

(1)   癌症:Hodgkin/non-Hodgkin lymphoma
(2)   感染:NTM、貓抓病、真菌感染、細菌
(3)   自體免疫疾病:Kikuchi disease

六、診斷

→組織病理切片:針頭抽吸、或是做lymph node biopsy
→拿組織去染Acid fast stain、培養等

七、治療

※可以參考台灣結核病治療指引(目前到第五版)
簡單來說,治療藥物包括HERZ,並治療6個月左右
前兩個月:HERZ (IsoniazidEthambutalRifampicinPyrazinamide)
後四個月:Isoniazide加上Rifampicin
(其他肺外結核治療時間不同~請參考治療指引)
HIV感染者合併TB淋巴腺炎,治療的時間需要更長
※有些人治療後會出現Paradoxical reaction
  TB藥物使用後,20%的患者lymph node反而會腫大
  →可能是MTB的免疫反應導致

  →可以做細針抽吸,區分是paradoxical reaction還是藥物反應差

Spelman D (2016). Tuberculous lymphadenitis. Retrieved 2016 Mar 1st from www.uptodate.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