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3日 星期日

Day359_子宮內膜癌

(圖片來源:wikipedia)


 一、簡介

子宮內膜癌為婦科三大癌症,為已開發國家婦科腫瘤的第一位,也是婦產科學習的重點。雖然發生率較高,但是通常會有症狀(ex.不正常出血)而被發現,所以預後相對於幾乎沒症狀的卵巢癌好。

二、危險因子

→和Estrogen的暴露有關係
→停經晚、未生育、多囊性卵巢、肥胖、遺傳
→藥物:Tamoxifen(SERM、乳癌的用藥,但可能增加內膜癌風險)
        HRT (賀爾蒙替代療法,單用E的風險較高;E+P相對較低)

三、分類

(1)   Type1
→和estrogen相關,組織上以endometrioid type為主
→侵犯較淺層、早期有出血症狀、能夠較早被發現、預後也較好
Gene:和PTENkRAS的突變有關係
→以周邊組織侵犯為主
(2)   Type2
→和estrogen無關,病人年紀較大,以non-endometrioid type為主
→侵犯深部組織、生長較為快速、prognosis較差
Gene:和p53的突變有關係
→以腹膜內擴散為主

四、臨床表現

以不正常的出血、停經後出血為最常見的表現
停經後出血的常見原因:
(1)   子宮內膜萎縮 (最常見)
(2)   使用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3)   子宮息肉polyps
(4)   子宮內膜hyperplasia
(5)   子宮內膜癌

五、評估與診斷

Pap smear (有時候可以抹到內膜的細胞)
→陰道超音波:評估內膜的厚度:生育8-16mm;停經:4-8mm
→如果懷疑有內膜病灶,可以做D&C
→腫瘤指標:CA125,可以做為治療效果、復發的指標
            (單抽CA125高,並不代表有腫瘤,很多偽陽性)

六、Staging (FIGO)

(1)   stage 1:侷限在corpus (1a:小於壁1/21b:大於壁1/2)
(2)   Stage 2:病灶侵犯子宮頸基質,但沒超過子宮
(3)   Stage 3:病灶侵犯到parametrium以外的器官
(4)   Stage 4:遠端轉移

七、治療

(1)   Stage 1-2:手術為主,放療為輔
(2)   Stage 3-4:手術為主,化療為輔 (也可考慮hormone therapy)


台北榮總實習教學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