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NEJM tiny summary] Summary 23_20151224



本篇首先感謝嘉興提供前三篇精彩的Summary !!!!!


1.      Secondary cancer risk up to 40 years after treatment for Hodgkin's lymphoma
(1)   簡介
Hodgkin's lymphoma (首先先帶大家複習一下HL)
a.       特徵:淋巴結中含 Reed-Sternberg cell
b.      表現是 無痛表淺頸部 淋巴結 沿解剖構造 連續(Contiguous)分布
c.       症狀:比較會有B symptoms (相對於non-Hodgkin's lymphoma)
d.      治療:ABVD (AdriamycinBleomycinVinblastinDacarbazine) ± RT
Secondary cancer:雖然這種高能量放射治療以及化療組合提高了HL患者的存活率,但也增加了他們後續罹患第二種癌症的風險,包含:
a.       Second Solid cancer(占最大宗,最主要跟放射治療有關)
b.      Leukemia (特別和使用過烷基化劑Alkylating agent 有關)
c.       Non-Hodgkin's lymphoma
Second solid cancer(第二種癌症)
在治療HL 5-10年後,存活者罹患 Second solid cancer的風險明顯比整體人口還要多,而這現象甚至持續到治療後的25年以上。不過目前還沒有研究真的探討 超過25年後,Second solid cancer的風險。
→而在知道這樣的現象之後,治療HL的方式漸漸走向 毒性較低的化療組合、較低劑量較小照射範圍的放射治療,不過至今尚未有人探討過這樣的治療改變對於second cancer的影響
→本篇乃針對Hodgkin's lymphoma的存活患者的大型Cohort,欲探討這些患者長期的second cancer發生率以及隨年代的變化。
(2)   結果
a.       受試者:3905位罹患HL 而接受治療後,存活5年以上的患者 (1965-2000間接受治療; 接受治療年紀為 15-50yrs)
b.      罹患Second cancer 的風險較整體一般民眾高:高約4.6
c.       罹患Second cancer的風險高於一般民眾的現象 在治療之後持續了35年以上;在追蹤40年後的Cumulative incidence48.5% (將近一半的人都罹患second cancer)
d.      在不同年代接受治療的患者,其罹患Second cancer的風險差不多
e.       接受supradiaphragmatic-field radiation(也就是比較小的照射範圍)的人 罹患Breast cancer的風險比接受mantle-field radiation的人低。但在1989-2000年代接受治療(也就是較多比率採取supradiaphragmatic-field radiation的族群)並沒有比前兩個時期低 (1965-1976; 1977-1988)
f.       接受Procarbazine治療的患者:罹患breast cancer風險較低(HR=0.57),但罹患GI cancer的風險(HR=2.7)卻提高了
(3)   結論
比起在早期(1965-1976; 1977-1988)接受治療的HL患者1989-2000年接受治療的HL患者,其罹患second solid cancer的風險並沒有降低。而HL患者在治療而存活後罹患第二種癌症的現象是存在而需要提高警覺的。

2.      Secukinumab for Ankylosing spondylitis
(1)   簡介
a.      Ankylosing spondylitis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疾病,會造成中軸骨發炎、刺激新骨的生成,並最終導致無法回復的破壞。
b.      TNF inhibitor:是目前除了NSAID以外,用來治療Ankylosing spondylitis 的藥物,但部分病患的療效不夠好,不夠久,甚至有嚴重副作用
c.       Secukinumab:是一種 anti-IL17 monoclonal antibody ,目前已經獲證可以治療乾癬,並在先前的phase 2試驗中已經證實可以抑制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症狀
d.      本篇是針對 Secukinumab的兩個 phase 3 study (MEASURE 1MEASURE 2),欲探討 Secukinumab用來治療Ankylosing spondylitis的效果及安全性
(2)   結果
a.      Measure 1
Secukinumab (IV)之後接受150mg75mg皮下的secukinumab
比上placebo組,兩組的差異?
結果:第16周的ASAS 20 response rate150mg達到61%75mg達到60%,而placebo只有29%,達到統計上顯著意義
b.      Measure 2
150mg或是75mg的皮下Secukinumab對上placebo
結果:第16周的ASAS 20 response rate150mg組達到61%75mg達到41% (p=0.1),對照組28%,只有150mg組達到統計顯著意義。此療效可持續52周,但副作用也較高(感染率增加)
(3)   結論:
使用150 mg 皮下注射Secukinumab,無論是以口服或靜脈注射給予loading,都能顯著降低AS患者的症狀。而使用75 mg 皮下注射Secukinumab,須以靜脈注射較高劑量的loading 方式,才能顯著降低AS患者的症狀。


3.      Selexipag for 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
(1)   簡介
a.      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肺動脈高壓) : 儘管已經發展出各種藥物,PAH的預後還是很差,目前的治療包含針對以下三個pathway
Endothelin
Nitric oxide (NO)
Prostacyclin→明顯benefit,但副作用大、導致很多病人不能使用
b.      Selexipag
→是一種 Prostacyclin-receptor agonist (不過其結構和 Prostacyclin不同)
→在先前的phase 2 study中,Selexipag 可以使那些已經接受過其它治療的PAH病人,Cardiac index增加(↑0.5),肺部血管阻力降低(↓33%)
→本篇乃為phase 3event-driven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欲探討 Selexipag用來治療肺動脈高壓(無論是接受過或未接受過其它治療) 效果與安全性!
(2)   結果
a.      受試者:1156未經過任何治療或已接受過其它治療的肺動脈高壓病人
b.      Primary endpoint
→在治療結束前,患者死亡/或是出現和肺高壓相關的併發症
c.       Selexipag (1600ug)   versus  Placebo
(a)    Primary end point event (死亡或併發症):較低(↓↓60%, p<0.001)
(b)   Mortality:沒有差異
(c)    Selexipag的效果:不論先前是否接受相關治療,都能達到效果
(d)   Adverse event和使用prostacylcin差不多:頭痛、腹瀉、噁心嘔吐、下巴痛
(3)   結論:
對於肺動脈高壓的患者而言Selexipag 能顯著的降低primary composite end point(Death or complication)。不過,死亡率並沒有顯著差異

--------------------------------------以上感謝嘉興提供!!------------------------------------------------
4.      Image: Polychondritis
(1)   病史簡介:46歲男性,一個月的雙側耳廓疼痛、加上眼睛紅痛畏光
          同時也發現患者的右手腕疼痛
          眼睛檢查:雙側紅腫、結膜及鞏膜血管發炎→鞏膜炎
          高度懷疑為polychondritis→使用類固醇治療,效果不錯
(2)   關於polychondritis的內容,詳見筆記

5.      Azithromycin versus Doxycycline for Urogenital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
(1)   泌尿生殖道的披衣菌(Chlamydia trachomatis)感染是相當常見的細菌性的性傳染疾病STD。女性感染後,還會可能導致骨盆腔發炎,增加子宮外孕和不孕的發生。
(2)   目前CDC的建議治療有兩個
1g azithromycin single doseefficacy 97%
100mg doxycycline BID x 7天,efficacy 98%
→然而,這些研究仍有限制,檢驗的sensitivity還不夠高,可能導致treatment failure者被低估 (目前建議用PCR)
→此外,有研究使用PCR評估treatment outcome,發現Azithromycin的治療成功率並不如想像的高(一篇90%,一篇92%)
(3)   本篇研究為phase 3, open-labelRCT
評估azithyomycin是否比doxycycline (non-inferior)
a.      目標族群:青少年矯正機構
(盛行率高、不會再次接觸未治療的性伴侶、可直接監控是否服藥
b.      Primary endpoint為治療後28天是否治療失敗,並且使用C. trachomatisouter membrane protein A genotyping評估治療成效。
(4)   結果
→共收567名參與者,284人使用azithromycin283人使用doxycycline
  最後各有155名參與者完成治療
  (部分提早出院、使用其他藥物、或其他理由而從本研究離開)
doxycycline組:沒有treatment failure (100%)
  Azithromycin組:5名參與者治療失敗 (96.8%)
  Azithromycin並沒有達到non-inferiority

(5)   結論:再這樣的密閉環境、監控服藥的環境中→使用doxycycline的治療效果可達100%azithromycin則為97%。在上述的情境下,azithromycin並沒有達到non-inferiority

1 則留言:

  1. 如果喜歡這系列文章的話,歡迎加入粉絲專頁Tiny Notes來follow最新的貼文喔!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Tiny-Notes/210589625811849

    本網誌內容僅供學習上參考
    臨床實務上仍需就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決策
    若您對於相關議題仍有疑惑
    建議您再去蒐尋更多的文獻或是詢問您的醫師

    內文若有錯誤,煩請指正!感激不盡!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