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Day92_尿路結石

(圖片來源: wikipedia)


1.      產生位置:腎臟,並從腎盂掉到尿路的各個地方
2.      盛行率:一輩子有1/10會有尿路結石的問題,男性較多、好發於30-50
3.      結石的分類:草酸鈣、鹿角狀結石(和感染有關)、尿酸石
(註‧尿酸石在KUB上看不到)
4.      風險因子:喝硬水、水份攝取量不足、高尿酸、高普林、高鈣飲食
5.      臨床表現:
→發燒、心跳↑、血壓↑、疼痛、血尿(結石磨擦尿路)
→不同位置的結石,其疼痛點也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轉移痛
(1)   上輸尿管:腰痛、血尿,會轉移到testis
(2)   中輸尿管:腰痛、下腹痛
(3)   下輸尿管:會轉移到外陰部、陰囊表皮痛
(4)   膀胱結石:頻尿、排尿疼痛、排尿困難
6.      影像學
(1)   KUB:但要注意尿酸石看不到!
(2)   Sono:高回音,能夠看清楚石頭的位置
(3)   IVP:腎功能正常者才能做,看有沒有filling defect
(4)   Retrograde pyelography:在腎功能差者上做(因為CT的普及,現在少做)
(5)   Non contrast CT
7.      治療:
(1)   Xmm大的結石,其自行排出率為10-X(ex.3mm大的結石,排出率為7)
(2)   治療會給水、給alpha-blocker,止痛藥
(3)   如果石頭仍然無法排出可考慮做體外震波、內視鏡、甚至PCNL
8.      預防
→多喝水(每天大於1600cc),不憋尿
→反覆結石者要驗24小時尿液,找出underlying的原因
Reference: 北榮泌尿部見習教學內容筆記

1 則留言:

  1. 如果喜歡這系列文章的話,歡迎加入粉絲專頁Tiny Notes來follow最新的貼文喔!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Tiny-Notes/210589625811849

    本網誌內容僅供學習上參考
    臨床實務上仍需就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決策
    若您對於相關議題仍有疑惑
    建議您再去蒐尋更多的文獻或是詢問您的醫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