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9日 星期三

Day70_熱痙攣 Febrile seizure

(圖片來源: wikipedia)


1.          簡介
熱痙攣是小孩子最常見的convulsion原因,好發於2個月到6歲之間,盛行率約2-4%。熱痙攣可以分成simpecomplex兩大類,簡單型熱痙攣最常見,持續時間不超過15分鐘,且沒有局部神經學缺損(focal sign)24小時內最多發生一次;複雜型則可能會超過15分鐘,有局部神經學症狀或postictal paresis24小時內可能會發生許多次。

2.          成因
(1)    機轉
發燒→誘發相關因子的生成(ex. IL-1)→刺激尚未成熟的腦部→痙攣
→某些離子通道和溫度相關:在發燒時誘發某些神經元的活性
→也有證據指出和高溫誘發的hyperventilation及鹼血症相關
(2)    細菌及病毒感染皆可能造成熱性痙攣→無明確的誘發因素
(3)    接種疫苗(DTPMMR)後,接種後數日發生熱性痙攣機會增加
(4)    基因:基因及家族因素是造成熱痙攣的重要原因

3.          臨床表現
(1)    好發於3個月~6歲之間→在12~18個月最多
(如果不是在這個時間內出現,就要小心是否有感染、腦部病灶的可能!)
(2)    全身性痙攣的表現:主要是clonic為主,臉部及呼吸肌常可能都受影響
(3)    分類
→簡單型熱痙攣:持續時間不超過15分鐘,且沒有局部神經學缺損(focal sign)24小時內最多發生一次
→複雜型熱痙攣:則可能會超過15分鐘,有局部神經學症狀或postictal paresis24小時內可能會發生許多次

4.          鑑別診斷
chills:通常是規律的震動,少影響到顏面及呼吸肌,且很少會失去意識,
→腦膜炎、腦炎:一定要鑑別,如果有發燒及癲癇重積狀態(status epilepticus),其為腦膜炎的機會增高,考慮做lumbar puncture

5.          診斷
→對於大部分簡單型熱性痙攣的小孩子,不需要做更多的檢查
→複雜型,且有考慮到其他鑑別診斷者,才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

6.          治療
→要注意呼吸道、呼吸、循環狀態,持續監控,大部分不需要治療
→如果有需要,可以考慮給一些短效性BZD

7.          預後
→通常相當良好,很少會有後遺症
→復發率:30-35%(和年齡有關,年紀越輕,復發機會越高)
→有熱性痙攣的小孩,發生癲癇的機會增加
a.                  簡單型熱痙攣,未來發生癲癇的機會只比一般人高一些
b.                  危險因子:大於三歲才第一次發生,家族史(+),複雜型熱性痙攣,發生多次(大於四次)的熱性痙攣

8.          熱性痙攣重積狀態febrile status epilepticus(FSE)
時間過長(超過30分鐘)的熱性痙攣
→要小心是不是腦膜炎:務必要先排除掉!!
FSE很少會自己停止:通常要給予一種以上的藥物控制

9.          預防
(1)     由於有熱性痙攣的兒童,未來再次發作,甚至造成epilepsy的風險增加,有些人提出是否需要給予長期的抗癲癇用藥?
但熱性痙攣大多良性,長期用藥的風險可能會大於其好處!
目前也沒有足夠證據顯示長期用藥能夠降低epilepsy的發生
(2)     由於熱性痙攣由發燒誘發→發燒時給予退燒藥是否能夠減少再次發作?
→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退燒藥能夠減少熱性痙攣的再次發作

(3)     研究的詳細內容,可以參考uptodate

Reference: Fishman. M. A.(2014). Febrile seizure. Retrieved 9th Jul 2014 from http://www.uptodate.com

1 則留言:

  1. 如果喜歡這系列文章的話,歡迎加入粉絲專頁Tiny Notes來follow最新的貼文喔!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Tiny-Notes/210589625811849

    本網誌內容僅供學習上參考
    臨床實務上仍需就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決策
    若您對於相關議題仍有疑惑
    建議您再去蒐尋更多的文獻或是詢問您的醫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