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

Day63_Viral meningitis in children

(圖片來源: wikipedia)


1.      簡介:aseptic meningitis代表臨床上有腦膜炎的症狀,但是細菌培養的結果是negative。其可能有感染或非感染性的原因,但最主要來自於病毒的感染。
2.      流行病學:在美國,每年約有26000~42000的病人因為病毒性腦膜炎住院
3.      致病機轉
(1)   大部分的病毒從呼吸道或腸胃道侵入人體→viremia→進入腦膜
(2)   致病原:最常見者為腸病毒enterovirus
→腸病毒約占病毒性腦膜炎的85%95%
→要小心科沙奇B型、腸病毒71型、parechoviruses
→傳播:主要來自糞口傳染、部分由於飛沫傳染
→通常在溫暖的月份較多
(3)   其他致病原:HSV(造成腦炎encephalitis最重要的原因)Arbovirus(造成流行性中樞神經感染的重要原因)、流感病毒、狂犬病病毒等

4.      臨床表現→和每個小孩的年紀、免疫狀態、病原體有關
(1)   共同表現
相對於細菌性腦膜炎,症狀較沒那麼嚴重
→新生兒:突然高燒、噁心嘔吐、呼吸道症狀、躁動等
→較大的小孩:突然高燒、劇烈頭痛、噁心嘔吐、脖子僵硬、畏光等
→理學檢查可能發現脖子僵硬、囟門凸起
(比較:腦炎症狀→neurologic deficit加上人格改變)
(2)   腸病毒腦膜炎→上述症狀,還可能出現咽峽炎、手足口病等
(3)   細菌性腦膜炎vs病毒性腦膜炎
兩者在許多表現上很類似,不一定容易做出區分
→細菌的表現較為惡性,如果分不出來就做lumbar puncture
→可以參考BMS(bacterial meningitis score)

5.      診斷→重點是要找出需要特殊治療的病原體
(1)   首先要先排除掉細菌性腦膜炎的可能,若無法確定要給抗生素
(2)   病毒性腦膜炎的確診:CSF分析
(3)   病史:症狀、TOCC、接種疫苗、前行感染、動物接觸史等
(4)   檢查:腦膜炎症狀(頸部僵硬、Kernig signBrudzinski sign)、評估意識狀態、觀察是否有腸病毒感染跡象(ex.水泡、手足口病、咽峽炎等)、觀察是否有其他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5)   影像學:若出現意識狀態改變、神經學缺損等,可能需要做神經影像學檢查(ex. CTMRI)
(6)   LabCBCblood culture、電解質、肝腎功能、CRP
(7)   CSFgram stain、細菌培養、cell count、蛋白質、葡萄糖、病毒檢驗等
→細菌:WBC>103/mL (嗜中性球為主)glucose<40mg/dL
→病毒:WBC10~500/mL(monocyte為主)glucoseprotein可能正常

6.      處理
(1)   如果病因不明,建議給予經驗性抗生素療法
(2)   病毒性腦膜炎以supportive care為主
躺平休息,在暗處休息,減少活動
acetaminophen緩解疼痛與發燒(少用aspirin,和Reye症候群有關)
→注意體液的平衡,同時給予mannitol降腦壓(可減緩噁心嘔吐)
(3)   抗病毒藥物:視臨床嚴重度與需求給予
→如果病人出現腦炎表現、局部神經學缺損,考慮給予acyclovir(HSV)

7.      預後與預防
→大部分能夠完全復原(腸病毒腦膜炎通常較為良性)
→預防:衛生習慣、疫苗、疾病預防(小心蚊蟲叮咬)

Reference
1.          Pentima, C.D. (2014). Viral meningitis: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in children. Retrieved 17th Jun 2014 from http://www.uptodate.com
2.          Pentima, C.D. (2014). Viral meningitis: Management, prognosis, and prevention in children. Retrieved 17th Jun 2014 from http://www.uptodate.com

3.          Pentima, C.D. (2014). Viral meningitis: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and etiology in children. Retrieved 17th Jun 2014 from http://www.uptodate.com

1 則留言:

  1. 如果喜歡這系列文章的話,歡迎加入粉絲專頁Tiny Notes來follow最新的貼文喔!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Tiny-Notes/210589625811849

    本網誌內容僅供學習上參考
    臨床實務上仍需就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決策
    若您對於相關議題仍有疑惑
    建議您再去蒐尋更多的文獻或是詢問您的醫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