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wikipedia)
一、傷口照護
(1) 傷口基本上每天換一次就可以了
→除非有感染;或是滲液很多的狀況才需要換兩次
→步驟簡單來說:清潔傷口→敷料→散紗→包起來
→常用的外敷藥膏:Sulfasil (含銀離子、磺胺類用藥 Silver Sulfadiazine)
(2) Occlusive dressing
→可以覆蓋在淺二度的傷口:需要乾淨,受傷後24小時內
→這類的敷料能夠提供阻隔,並維持潮濕的環境,促進傷口復原
→敷料包括:TransCyte、Biobrane
(3) Escharotomy
如果有環形的燒傷,該處的皮膚彈性變差,當肢體腫脹會導致腔內壓升高,進一步導致Compartment syndrome。為了保住四肢,就要將這些eschar劃開,降低腔室壓力
(4) Debridement
(5) Grafting
→全層燒傷基本上皮膚就不太會長→做excision and grafting
→植皮:只有自己的皮才是最好的,其他只能暫時性的覆蓋!
取沒有燒燙處的皮膚(STSG)做自體移植(autograft)
→暫時性覆蓋:捐贈的皮膚(allograft)、異體移植(xenograft)、人工敷料
能夠保護傷口、減少蒸散和熱能流失、對患者也較舒適
→做完皮膚移植處,記得要選擇indirect wet dressing
因為血管新生需要在48~72小時才出現,在這之前須要靠擴散作用,皮膚才能活,所以要用濕的敷料!皮膚長不好則要考慮hematoma、mobilization和infection的可能性
二、營養
→在燒燙傷的病人,能量需求會大幅度上升
→蛋白質消耗↑;滲液流失↑ →導致蛋白質的需求大幅增加
成人:1.5-2g/kg;小孩子:1.5-3g/kg
→重點是達到需求,不要讓體重減輕!選擇高蛋白飲食!
→早期建立腸道營養
三、初期的復健
(1) 擺位:position!position!position!
→大致上是擺成大字形,可參考netter的圖
(Ex. 頭部要extension、腳掌要Dorsiflextion)
https://www.netterimages.com/prevention-of-contractures-after-burn-injury-unlabeled-emergency-medicinetrauma-frank-h-netter-3219.html
(2) 早期開始復健,從passive movement→主動運動
Reference
1. 台北榮總實習教學內容
2. Edich RF (2013). Thermal burns. Retrieved Sep 18 2013 from http://emedicine.medscape.com/
如果喜歡這系列文章的話,歡迎加入粉絲專頁Tiny Notes來follow最新的貼文喔!
回覆刪除https://www.facebook.com/pages/Tiny-Notes/210589625811849
本網誌內容僅供學習上參考
臨床實務上仍需就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決策
若您對於相關議題仍有疑惑
建議您再去蒐尋更多的文獻或是詢問您的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