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Day387_Hyperimmunoglobulin M syndrome

       

(圖片來源: wikipedia)
     


一、簡介

Hyper-IgM syndrome是一群和抗體class switch缺陷有關的疾病,導致血液中的IgM量升高,合併IgG, IgA, IgE量低下及抗體的功能變差。

二、流行病學

→各類型的hyper-IgM都很少見

三、病生理機轉

(1)   Class switching
a.      一開始B細胞能自行產生IgM
b.      T cell上的CD40L會刺激B cell上的CD40
c.       CD40經刺激後,會促進tumor necrosis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TRAF)nuclear factor kappa-B路徑的活化
d.      進而增加進行class switch的蛋白製造,包括Activation-induced cytidine deaminase (AID)Uracil N-glycosylase (UNG)
e.      最後促進IgMmu heavy chain被其他重鏈isotype取代
   產生其他種類的免疫球蛋白
(2)   Hyper-IgM syndrome為『Class switching』步驟出現缺陷
→導致無法產生其他種類的免疫球蛋白
只要class switching中間的參與分子出現突變,就會導致hyper-IgM
(3)   基因
最常見的是CD40LG gene的突變 (製造CD40L的基因),為X-linked
第二常見的是AID缺陷,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
UNG缺陷、CD40缺陷,皆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

四、臨床表現

(1)   臨床表現和缺陷的基因有關係
a.      CD40LCD40因為有B cellT cell交互作用
缺陷會造成combined immunodeficiencies (T cellB cell有問題)
除了有套膜細菌的感染,還有伺機性感染的問題
b.      AIDUNG的缺陷:
→主要造成humoral immunodeficiencies (主要是抗體生成的問題)
抗體造成的免疫缺失,以『有套膜的細菌感染』為主
(2)   CD40LCD40
新生兒時期反覆出現鼻竇、肺部感染
伺機性感染PJPcryptosporidumHistoplasma
→淋巴腺腫大、肝脾腫大也很常見
2/3的患者有neutropenia的問題
惡性腫瘤風險增加HCC、膽管癌、周邊性神經外胚層腫瘤等
→少數出現autoimmune表現:IBD、血球下降等

(3)   AID deficiency
→反覆出現鼻竇、肺部感染 (有套膜的細菌感染為主)
→平均在2歲開始出現症狀,且較晚才被診斷出免疫缺乏
→淋巴組織增生:扁桃腺腫大常見
20%出現自體免疫表現:血球下降、IBD、肝炎、關節炎等

五、實驗室數據

(1)   Lab
IgGIgAIgE顯著下降;IgM正常或是升高
→抗體對於蛋白質或多醣體的反應變差
Memory B cell顯著下降 (CD27+)
→缺乏switched memory B cell (IgD-CD27+)
(2)   小於4個月的新生兒→還有來自媽媽的IgG,可能造成誤判
(3)   CD40L缺乏的患者
→其T cell對於antigen的反應變差
                                                        

六、診斷

(1)   反覆感染,合併低IgA、低IgG、正常或高IgM
(2)   CD40L缺陷的患者,可由flow cytometry研究T細胞上CD40L的表現
(3)   CD40缺陷患者,可分析B細胞表面是CD40的表現
(4)   最後可以安排基因檢測,確定Hyper-IgM syndrome的種類

七、治療

(1)   CD40LCD40缺陷
→定期補充IVIG:減少有套膜細菌的感染
PJP預防:持續給予TMP-SMX預防
Crptosporiduim預防:要做好個人及環境衛生
→若有neutropenia,可以補充G-CSF
→根治:骨髓幹細胞移植HCT
(2)   AIDUNG缺陷
→定期補充IVIG
→必要時給予免疫抑制劑,治療自體免疫的表現

Notaranagelo LD (2015). Hyperimmunoglobulin M syndrome. Retrieved 2016 Feb 16th from www.uptodate.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