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首先感謝嘉興提供前三篇精彩的Summary =目!!!!!
1. On demand preexposure prophylaxis in Men at high risk for HIV-1 infection
(1) 簡介
a. 如何預防人類免疫缺乏症病毒(HIV 1&2)一直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問題。目前預防的方法不外乎為:保險套、割包皮、使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
b. 抗反轉錄病毒藥物預防投藥:
每日服用 Tenofovir /TDF + Emtricitabine/ FTC,也就是兩種NRTI (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已經被證實可以保護以下族群,降低受到HIV感染的風險:
包括同性戀男性、異性戀男性女性、靜脈藥物毒癮者、 伴侶中其中一方有感染HIV,可以保護另外一方
c. 然而,最近兩個臨床試驗顯示,預防性每日投藥對於異性戀女性族群並沒有幫助。不過也很有可能是因為受試者的服藥依從性不佳
d. 在高收入國家,HIV感染多集中於同性戀男性族群。在之前的iPrex trial顯示每日服用TDF-FTC預防性的投藥,可以降低這個族群HIV感染的發生率,約降低42%。
e. 本篇乃為double -blinded、randomized的臨床試驗,欲探討僅在性行為發生前、後進行預防性的投藥(TDF+FTC)(基於這種方式的服藥依從性會比每日投藥高),對於男同性戀族群的效果及安全性。
(2) 結果
a. 分析對象:400位未感染HIV的男同性戀患者,追蹤的中位數為9.3個月
b. TDF-FTC v.s Placebo:
→HIV感染發生率:降低 (0.91 v.s 6.60 / 100person-years ) (降低86%發生率 p=0.002)
→嚴重副作用比率差不多
→腸胃道(14%v.s5%p=0.002)及腎臟負作用(18% v.s 10% p=0.03) 較高
c. 結論:對於男同性戀族群,在性行為發生前、後進行預防性的投藥(TDF+FTC),可以降低HIV感染發生率!!不過也會增加腎臟及腸胃道的副作用。
2. Trials of continuous or interrupted chest compressions during CPR
(1) 簡介
a. 標準的CPR過程包含了壓胸和給予正壓呼吸,而在到院前的心臟停止 (OHCA),往往採取30:2的循環,也就是每30次壓胸就停下來給予兩次的正壓呼吸 (interrrupted chest compressions)
b. 有人質疑,如果每次給氣的時候,停止壓胸,可能會造成那段時間循環的血流下降,而導致預後和存活率變差!!而應該考慮不中斷式的壓胸(Continuous chest compresions)並同時給予正壓呼吸
c. 在看下去之前,如果大家沒有分清楚各種壓胸方式的差別,一定會看到吐血,因為作者也霧煞煞花了2小時光陰,所以趕快來整理一下
CPR方式一 | CPR方式二 | CPR方式三 | CPR方式四 | |
連續壓胸和給氣同時進行 | 壓胸 30下 後 中斷 然後給氣 2下 | 連續壓胸而不給氣 | 只給氣不壓胸 | |
也就是本文的Continuous chest compression | 則是本文的 interrupted chest compression | Bystander CPR (路人式CPR) | | |
為什麼要有這些方式 | 這樣醫護人員超忙XDD | 救護車上至少要做到這樣!! | 因為路人甲怎麼可能幫你做口對口人工呼吸!!肯幫你壓胸就算不錯惹。這是為了提高路人施救意願才發展這一套CPR | |
d. 在動物實驗中發現:
非窒息性的心臟停止(nonasphyxial arrest) 時,採取 不給氣而不中斷式的壓胸(Continuous chest compresions)和給氣的中斷式的壓胸有相同效果,甚至會有比較好的神經功能預後。(也就是方式三和方式二的CPR差不多,甚至有更好的預後。而因為大多數遇到的心臟停止狀況都是這一類,例如跳VF,所以路人可以幫忙壓胸就好XDD)
窒息性的心臟停止(asphyxial arrest)(代表主要問題反而是在呼吸)時,此時有沒有給氣反而是重點。實驗顯示 給氣的中斷式壓胸 反而比 不給氣而不中斷的壓胸 有更好的預後。(方式二比方式三還好!!)
e. 在人類的觀察性研究則發現
對於心因性心臟停止,採取 方式三 會比 採取方式二的存活率較高
f. 既然方式二的缺點就是因為在給氣的時候,必須中斷壓胸,導致血流灌流減少,而可能有比較不好的預後。那如果我們乾脆讓壓胸和給氣同時進行呢?
g. 本篇乃為cluster-randomized with cross over trial,針對外院型 非創傷型心臟停止患者,比較『給氣型不中斷式壓胸』與『給氣型中斷式壓胸』的差別。
***Cluster with crossover指的是某一家醫院就在某一段時期一直採取某種方式急救,然後在下一段時期則統一換另外一種方式急救。(可以減少因為救護人員不同而造成的誤差)
(2) 結果
a. 受試者:23711位 外院型 非創傷型心臟停止患者
b. Continuous chest compression with ventilation v.s interrupted chest compression,兩組的存活率 (p=0.07) 和 神經功能的預後 (p=0.09),都沒有顯著差異!!!
(3) 結論:對於外院型非創傷型心臟停止患者,使用Continuous chest compression with ventilation並沒有帶來更高的存活率和更好的神經功能預後!!
3. Intensive supportive care plus immunosuppression in IgA Nephropathy
(1) 簡介
a. IgA nephropathy是最常見的腎絲球病變,而之前也有許多研究支持使用免疫抑制劑對於IgA nephropathy的好處
b. KDIGO guideline 建議在有蛋白尿的病人(proteinuria > 1g/day)身上使用 RAAS (renin-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的抑制劑:如ARB、ACEI
c. KDIGO guideline 也建議在有蛋白尿的(proteinuria > 1g/day)並且eGFR>50ml/min 的病人身上使用全身性免疫抑制。然而之前的研究,因為有RAAS的 blocker使用的情況不consistent,所以可信力受到質疑。
d. 本篇乃為 open-labe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欲探討免疫抑制劑對於IgA nephropathy的好處。
(2) 結果
a. 受試者:162位 經過supportive care以及 RAA blocker治療後,仍然 蛋白尿 (>0.75g/day) IgA nephropathy患者
b. 免疫抑制劑 v.s placebo
→Full clinical remission:較多 (17% v.s 5%)
→eGFR下降 15ml/min 1.73m2的比率:沒有顯著差異
→eGFR每年的下降程度:沒有顯著差異
→有較高比率發生嚴重感染、變胖、血糖控制不佳
(3) 結論:對於已經在做supportive care的IgA nephropathy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並沒有顯
著改善預後,反而有更多副作用!!
----------------------------------------以上三篇感謝嘉興提供-------------------------------------------
4. Acetaminophen for Fever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Infection
(1) Acetaminophen是發燒常給的用藥,在ICU也相當常用
Rationale:發燒增加能量消耗、對於患者也是個stress
最近有篇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在用呼吸器的敗血性休克病人,降
至正常溫度,能夠減少vasopressor的使用,並減少早期死亡率
但是有些研究指出,發燒可以增強免疫反應,增加抗生素的活性
究竟降溫對於這些重症患者,是否有好處呢?
(2) Method
→隨機分配700位在ICU,懷疑/確定有感染的發燒患者。
→患者分成兩組,一組IV 1g acetaminophen Q6H,另一組為placebo。
→藥物結束時機:離開ICU、發燒緩解、停掉anti、死亡
→Primary outcome:研究開始後28天內的ICU-free days
(定義:存活且不需要加護照顧的天數)
(3) 結果 (實驗組vs. placebo組)
ICU-free days →23天 vs. 22天
90天死亡率:55/345 (15.9%) vs. 57/344 (16.6%)
兩組並沒有顯著的差異性存在
(4) 結論:在ICU,懷疑感染造成的發燒,早期給予acetaminophen並沒有辦法顯著降低ICU free days
5. Lixisenatid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1) DM患者,如果將血糖控制好,可以減少心血管的併發症
GLP-1 agonist可以促進GLP-1的作用,促進胰島素在血糖升高時的釋放、減緩胃排空、並增加飽食感。在有些動物實驗中,GLP-1具有心臟保護效果,且有些研究認為GLP-1可以改善CV outcome
(2) Lixisenatide是一種GLP-1,可以有效減少DM患者的HbA1c
→但是之前的研究並沒有確定此藥在心血管的安全性
→因此本篇研究想要確立Lixisenatide的心血管安全性
(3)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T2DM患者,過去180天內有MI或因unstable angina住院
→隨機將這些患者分成兩組,除了原本使用的糖尿病藥物
一組多使用Lixisenatide,另一組則用placebo
→研究目的:想要知道Lixisenatide是否不差於或是優於placebo?
→Primary endpoint:CV death、MI、中風、因unstable angina住院的比例
(4) 結果
→總共6068名患者納入研究,follow 25個月
→Primary endpoint:Lixisenatide(13.4%) vs. Placebo (13.2%)
兩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存在(noninferior)
兩組因為heart failure、死亡率並沒有差別存在
Lixisenatide也沒有顯著增加嚴重的併發症
(ex.低血糖、胰臟炎、胰臟癌、過敏反應等)
(5) 結論:最近出現ACS的T2DM患者,多使用Lixisenatide並不會顯著改變重大CV event的發生率
如果喜歡這系列文章的話,歡迎加入粉絲專頁Tiny Notes來follow最新的貼文喔!
回覆刪除https://www.facebook.com/pages/Tiny-Notes/210589625811849
本網誌內容僅供學習上參考
臨床實務上仍需就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決策
若您對於相關議題仍有疑惑
建議您再去蒐尋更多的文獻或是詢問您的醫師
內文若有錯誤,煩請指正!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