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mage:single bubble sign
(1) single bubble sign:pyloric atresia
double bubble sign:doudenal atresia
(2) Pyloric atresia的表現:無膽汁的嘔吐、容易嗆咳、無胎糞
→可能和其他先天性異常合併出現
2. Initiation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Early Asymptomatic HIV Infection
→在HIV感染者,啟動抗HIV藥物的時間一直有許多的討論
→RCT:已證實CD4在350/cumm以下時用對於患者有幫助
但在CD4 350/cumm以上者,主要是observational study,沒有RCT
鑒於CD4 350/cumm以上者使用藥物,尚未有RCT→啟動START研究
(Strategic timing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Method
(1) population:
18歲以上、未使用過anti-viral,沒有AIDS,在收案前60天,相隔兩周以上驗的CD4 count大於500/cumm
排除懷孕、哺乳的女性
(2) 研究設計
a. 分成兩種HIV藥物使用時機
→低於350/cumm後才使用,或是出現伺機性感染
→立刻使用抗病毒藥物
b. End point
Primary end point:是否出現AIDS相關併發症
Non-AIDS related event (ex. CAD),死亡
→結果:
(1) 收案:4685人,2326立刻使用,2359人採用CD4 350以下的策略
(2009/4開始收案,直到2013/12)
(2) 平均follow-up 3年
(3) 在2015年5月的interim analysis
→在即刻治療組,42%達到primary end point
→在350以下才治療組,96%達到primary end point
→Odds ration:出現嚴重的AIDS-related event:0.28
出現嚴重的非AIDS-related event:0.61
→建議所有患者皆使用抗病毒藥物
→結論:感染後在CD4大於500/cumm時就可以使用抗病毒藥物!不需要等到CD4掉的時後才使用!
3. Perioperative Bridging Anticoa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患者,需要給抗凝劑,以減少血栓的生成,然而這些患者接受手術或做侵入性procedure時,需要停掉抗凝劑,以減少過程的出血問題
→目前Warfarin:術前五天停,讓其抗凝血效果↓
術後凝血狀況穩定後,在將抗凝劑加回去
在停藥的期間,常會給LMWH,減少血栓、中風的產生
→然而,究竟是否需要heparin bridging,目前仍是個未回答的問題
本篇研究比較有bridging和沒有bridging兩組的thromboembolism風險
→研究方法:randomized, double blind controlled trial
術後一組給皮下LMWH(每公斤100單位),另一組則在皮下打placebo
a. Warfarin在術前5天停用,並在術後24小時內開始給
b. LMWH:術前3天開始用,直到術前24小時
接著在術後使用5-10天
持續觀察到術後30天,primary outcome是出現arterial thromboembolism或是有大出血的狀況
→結果:
Arterial thromboembolism:0.4% (non-bridging) vs. 0.3% (bridging)
大出血:1.3% (non-bridging) vs. 3.2% (bridging)
未用bridging並不會增加thromboembolism的風險,且可減少大出血風險
4. Primary care for men who have sex with man
這篇review article談到MSM族群的健康照護,但內容著重在HIV和性生活史的部分,包括HIV的預防、建議施打A肝、B肝、HPV疫苗,並依照性生活史,定期做檢查。
(Tiny comment:然而,很可惜這篇只將焦點放在HIV和性生活,但是健康所關注的層面可以更為多元,例如飲酒的問題?過重的問題?還有psychosocial的層面(ex.憂鬱)?這些或許都是可以更積極思考的面向,而不是只將MSM,性生活複雜,HIV串在一起。)
5. Image S. haematobium埃及血吸蟲→血尿、膀胱發炎、甚至增加膀胱癌風險
如果喜歡這系列文章的話,歡迎加入粉絲專頁Tiny Notes來follow最新的貼文喔!
回覆刪除https://www.facebook.com/pages/Tiny-Notes/210589625811849
本網誌內容僅供學習上參考
臨床實務上仍需就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決策
若您對於相關議題仍有疑惑
建議您再去蒐尋更多的文獻或是詢問您的醫師
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