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3日 星期一

Day151_成人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圖片來源: wikipedia)




1.      簡介: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通常會以『血便hematochezia』表現,上消化道出血則以『黑便melana』表現。大部份的出血(80~85%)會自己停,死亡率大約2-4%。遇到這類型的病人,要先確定vital sign是否穩定,接著找看看出血的原因,並給予適當的治療

2.      定義:
(1)   上消化道upper GI出血:ligament of Treitz以上
(2)   中消化道mid GI出血:小腸→→通常在大腸鏡、胃鏡做完都找不到出血點才會懷疑是小腸的問題
(3)   下消化道lower GI:大腸以下的出血

3.      下消化道出血的成因
(1)   直腸出血的原因
→在年輕族群中,以痔瘡、肛裂等最多,出血量通常不大
(2)   大腸出血的原因
(a)   結構:憩室疾病diverticulosis(最常見!)
(b)   血管:血管異常增生(angiodysplasia)、缺氧性、輻射線相關
(c)    發炎:感染性大腸炎、發炎性大腸炎
(d)   腫瘤:colon cancer
(e)   醫源性:術後、做過息肉切除等
(比較:結構性或血管性→通常會有無痛性的大出血;發炎性的則常有腹瀉、腹痛的問題)

4.      臨床表現
(1)   血便hematochezia(大便中有亮紅色的血or血塊)
→降結腸的出血→亮紅色出血
→升結腸的出血→maroon-colored(栗色的)、深紅色
(2)   出血初期,因為是喪失全血→血色素的濃度通常會維持在baseline
→隨著輸液的補充,血紅素會稀釋,濃度會下降
應該是Normocytic→如果是microcytic、或有IDA→偏向慢性出血

5.      初步評估
(1)   病史:合併的症狀、過去病史(是否有類似的經驗、慢性疾病)、藥物的使用(是否有用抗凝劑、抗血小板藥物、NSAIDs)
→無痛性的血便偏向diverticulosis、血便合併腹痛偏向colitis、合併腸道習慣改變偏向惡性腫瘤
(2)   PE
確定vital sign是否穩定、是否有hypovolemia的表現(tachycardia、低血壓等)、看conjunctive(是否有貧血)、腹部PEDRE(痔瘡、直腸腫瘤)
(3)   LabCBCDC、肝腎功能、凝血功能等

6.      初步處置
→如果血液動力學不穩定:快速給輸液(半小時500cc)、穩定vital sign
→輸血:視狀況給予
→矯正是否有凝血相關異常       
(1)   一定要檢視藥物史:抗凝劑、抗血小板藥物
(2)   檢視是否有相關凝血異常疾病:肝臟、腎臟等
(3)   PTaPTTINR
(4)   評估是否能夠停藥(評估利弊得失)!評估是否需要給血小板或FFP

7.      診斷
(1)   排除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做大腸鏡檢查!找病灶
其他:CT angiography、核醫檢查、做血管攝影等
(2)   大腸鏡:能夠快速找到出血位置、然而需要做preparation
45-90%能夠找到出血點
→大腸鏡同時也能夠治療,給予止血
(3)   核醫檢查→標定紅血球
→能夠找到大腸小腸的消化道出血點,非常敏感
→核醫檢查只能夠偵測『active bleeding site,至少要達到0.1-0.5mL/min的出血速度,不一定能夠抓到
(4)   CT angiography
→能看到active hemorrhage site:要有0.3~0.5mL/min的出血狀況
→好處:快速、非侵入性、available
→缺點:沒辦法治療、顯影劑、輻射暴露等
(5)   Angiography
→通常會保留給『嚴重出血、血液動力學不穩』的患者;持續且反覆的出血;或是做完大腸鏡仍找不到bleeder
→通常只能偵測active bleeding sign,要能達到1~1.5mL/min的出血
→可以同時治療:血管栓塞治療→97%能夠控制好!


Strate. L. (2014). Approach to acute 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adults. Retrieved Nov 25th from www.uptodate.com

1 則留言:

  1. 如果喜歡這系列文章的話,歡迎加入粉絲專頁Tiny Notes來follow最新的貼文喔!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Tiny-Notes/210589625811849

    本網誌內容僅供學習上參考
    臨床實務上仍需就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決策
    若您對於相關議題仍有疑惑
    建議您再去蒐尋更多的文獻或是詢問您的醫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