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6日 星期五

Day149_頭部外傷

(圖片來源:wikipedia)



1.      分類:頭部外傷能夠根據硬腦膜是否受損分成
(1)   封閉性腦外傷:沒有傷害到硬腦膜
(2)   開放性腦外傷:硬腦膜被穿破、傷害

2.      流行病學
男性較多、死亡率也較高
→年紀:最常發生的年紀為18~25,老年病患的頭部外傷死亡率較高
→原因:跌倒、交通意外、攻擊和暴力行為、酒精

3.      病生理
(1)   原發性
→撞擊當下造成的損傷,機轉包含加速減速、旋轉、穿刺、衝撞等
→類型:
a.       DAI(瀰漫性軸突損傷):旋轉造成神經的拉扯,車禍較常見,以白質的受損為主,會導致廣泛性的神經學缺損
b.      腦實質的挫傷(contusion):低速撞擊(ex.跌倒)為主,常見的缺損位於額葉和顳葉,出現局部的神經學缺損症狀
(2)   續發性
→腦內出血、腦水腫、缺氧傷害、腦內壓升高、mass effect、細胞分子機制造成的傷害
→在腦創傷後,glutamateaspartate等興奮性胺基酸大量釋放→導致鈣離子過度流入細胞→自由基、過氧化物等↑→細胞的傷害

4.      評估
(1)   評估原發性腦傷,並避免續發性的傷害
(2)   神經學檢查:急性期時以CT為首選
(3)   預後因子
7天內的GCS、昏迷時間、顱內血腫、年紀大於55歲、有其他併發症
→有多種評估工具、包括Glasgow outcome scaleRancho Los Amigos levels of cognitive function scale等等
(4)   昏迷超過一個月的患者,大約有50%以上再也無法恢復意識

5.      治療
(1)   減少續發性傷害→移除血腫、監控顱內壓等
(2)   若有IICP→維持平均動脈壓、減少外界刺激、給Mannitol、顱骨切除術等
(正常的顱內壓:10~15mmHg,大於15mmHg即為IICP)
(Cushing’s triad:血壓升高、心跳變慢、脈壓變寬(收縮壓和舒張壓的差距↑))
(3)   疼痛:給予止痛藥物、疼痛控制
(4)   水腦:可能和腦室系統被血塊阻塞、吸收出現障礙等有關
(5)   深部靜脈栓塞:長期臥床者→鼓勵早期活動
(6)   癲癇:其發作的閾值下降,會斟酌給予抗癲癇藥物
GCS<12分:給予7天的prophylaxis
24hr內出現的seizure (immediate seizure):不用給藥,可能是受傷造成
1~7天間出現的seizure:早發性癲癇要給予12個月的預防用藥
→超過7天出現的seizure:遲發性癲癇要給予12個月的預防用藥
(7)   異位性骨化症:11%~77%
特定區域產生成熟的lamellar bone
→主要會在大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出現
→機轉不明,危險因子包括spasticity、長期昏迷不動等
(8)   神經內分泌異常:30~50%有內分泌異常的狀況→急性期小心adrenal crisis

6.      頭部外傷的復健
(1)   營養
→創傷病人其metabolism↑→需要給予足夠的營養
→蛋白質2~2.5g/kg/day,非蛋白質:25-35kcal/kg/day
→許多會有吞嚥困難的問題→鼻胃管、吞嚥訓練
(2)   大小便失禁的問題:訓練!
(3)   運動及平衡:物理治療、職能治療
(4)   心理與行為:因為腦實質損傷,導致不恰當行為的出現、導致社交問題、憂鬱等。


1 則留言:

  1. 如果喜歡這系列文章的話,歡迎加入粉絲專頁Tiny Notes來follow最新的貼文喔!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Tiny-Notes/210589625811849

    本網誌內容僅供學習上參考
    臨床實務上仍需就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決策
    若您對於相關議題仍有疑惑
    建議您再去蒐尋更多的文獻或是詢問您的醫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