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Day82_Retroperitoneal fibrosis後腹腔纖維化

(圖片來源: wikipeida, fibrosis的切片)


1.      簡介:後腹腔纖維化是一個罕見的狀況,最早被稱呼為Ormond’s disease根據荷蘭的研究,其每年的發生率(incidence)約為1.3/100000,並主要影響40-60歲的人,並以男性較多(2~3:1)

2.      成因與病理機轉→可以分成原發性(70%)和次發性(30%)
(1)   次發性後腹腔纖維化
→藥物:Ergot類藥物methysergide(以前廣泛治療偏頭痛的藥物)bromocriptinemethyldopabeta blocker
→癌症:Carcinoid、淋巴癌、大腸直腸癌等
→感染:肺結核、histoplasmosisactinomycosis
→放射線治療後的後遺症;後腹腔出血
(2)   原發性後腹腔纖維化:機轉仍不明,有兩個學說
a.      學說1:可能是身體對於動脈粥狀硬化,產生過強的局部發炎反應
b.      學說2:可能是系統性自體免疫疾病的表現(ex. IgG4-related disease)
(3)   看到retroperitoneal fibrosis→要想到IgG4-related disease

3.      臨床表現
→最初的表現通常不具特異性,通常有器官被侵犯才有症狀
最常見的症狀:後腹腔區域疼痛(ex. Lower back abdomenflank)
→其他:食慾不振、體重下降、全身無力、發燒、噁心、睪丸疼痛(50%男性)大腿跛行(可能和動脈壓迫有關)尿路阻塞症狀、阻塞性腎病變、高血壓(腎動脈壓迫)
PE:可能會有下肢水腫、DVT、陰囊水腫等
lab:沒有特定的marker、腎功能指數可能會變差、ESRCRP

4.      診斷
→主要靠影像學做出診斷(是否還需切片,目前仍有爭議)
CT為優先選擇!影像上能注意到aorta的周圍被一層軟組織密度的組織覆蓋,導致各種症狀的發生(詳細內容可上uptodate看影像);若有需要,可以做CT導引的切片
→診斷後要考慮到是否有次發性的成因(詳見上述),要排除其他癌症的可能性

5.      治療
→治療目標:緩解阻塞症狀、減緩纖維化的速度、避免復發
→如果後腹腔纖維化為次發性:目標要處理其underlying的原因
→如果後腹腔纖維化為原發性:給予免疫抑制的治療
a.      先給類固醇,若反應不佳,再給予MMFmethotrexate等免疫抑制劑
b.      病人無法使用steroid→考慮第一線給tamoxifen(效果較prednisone)
c.       若病人治療後復發→可考慮給予prednisone合併methotrexate
→如果病人有明顯的泌尿道阻塞,建議給予介入性治療,但要小心併發症

6.      預後
→給予免疫抑制治療後,通常疼痛、症狀、ESR都會下降
→復發率目前仍沒有明確資料(不同研究差異很大)

7.      Reference
(1)   Vaglio. A., Palmisano. A. (2014).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of retroperitoneal fibrosis. Retrieved 15th Jul 2014 from http://www.uptodate.com/
(2)   Vaglio. A., Palmisano. A. (2014). Treatment of retroperitoneal fibrosis. Retrieved 15th Jul 2014 from http://www.uptodate.com/


.

1 則留言:

  1. 如果喜歡這系列文章的話,歡迎加入粉絲專頁Tiny Notes來follow最新的貼文喔!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Tiny-Notes/210589625811849

    本網誌內容僅供學習上參考
    臨床實務上仍需就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決策
    若您對於相關議題仍有疑惑
    建議您再去蒐尋更多的文獻或是詢問您的醫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