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首先感謝嘉興提供前三篇精彩的Summary !!!!!
1. CDX2 as a prognostic biomarker in stage 2 and 3 colon cancer
(1) 簡介
→大腸癌
a. 目前大腸癌的術後化療(adjuvant chemotherapy)包含:
FOLFOX (Folinic acid+5-FU+Oxaliplatin)或
FOLFOX (Folinic acid+5-FU+Oxaliplatin)或
FOLFIRI (Folinic acid+5-FU+Irinotecan)
b. 多種藥物合併的化療,已經大大延長第三期大腸癌病人的Disease Free survival。但針對第二期的大腸癌病人,這樣的化療不一定有好處,因為化療本身的毒性在有些病人身上反而超過其所能帶來的好處。然而,目前仍沒有有效的方法分辨出哪一群病人士容易復發,而須要做術後化療。(小麻:Adjuvant chemotherapy has no established role in stage 2 colon cancer)
→過去科學家長嘗試以多基因檢測來解決此問題,然而這樣的方法卻在臨床上難以實行
→目前,最有希望拿來預測預後的是一群來自幹細胞或前驅細胞的基因。(這些基因如果表現在大腸癌細胞上,往往暗示此大腸癌細胞失去了原本的分化形態,也因此可能代表大腸癌的惡性程度)
→總之,作者用了一連串小編看不懂的統計方法(Boolean logic)找到 惹 CDX2 這個基因
→CDX2 (Caudal type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2)
a. 表現在 colon crypts
b. 跟 ALCAM/CD166相連
→本篇乃為retrospective Cohort,欲探討CDX2 在第二、第三期大腸癌的表現 與 5-year disease free survival的關係以及能否以CDX2的表現來預測 Adjuvant chemotherapy所帶來的好處
(2) 結果:
a. 在 Discovery data set:共466位病人
CDX2-negative versus CDX2-positive:
5 year disease free survival: 較差 (6.9% v.s 93.1%, 增加約3倍risk p=0.002)
b. 在 Validation data set:共314位病人
CDX2-negative versus CDX2-positive:
5 year disease free survival:較差 (12.1% v.s 87.9%, 增加約3倍risk p=0.003)
c. 在第二期大腸癌 (Stage 2 colon cancer)病人的group中:
CDX2-negative versus CDX2-positive:
5 year disease free survival:較差 (49% v.s 87%, p=0.003 in Discovery data set) (51% v.s 80%, p=0.003 in Validation data set )
d. 在 Stage 2 colon cancer 且CDX2-negative 的病人當中:
w/ Adjuvant chemotherapy versus w/o Adjuvant chemotherapy
5 year disease free survival: 較高 (91% v.s 56%, p=0.006)
(3) 結論:缺乏 CDX2表現的 第二期大腸癌病人,復發的風險較高,而且在這群病人身上使用Aduvant chemotherapy可以帶來好處。
2. Mutation in TUBB8 and Human Oocyte Meiotic arrest
(1) 簡介
→婦產科複習:
a. 在青少年以前,卵子的減數分裂會停在哪個時期?答:Prophase I
b. 到了青少年時期,開始接受到 LH刺激後, 卵子的減數分裂才會繼續並破卵,其會從prophase I 進行並 停在哪個時期? 答:Metaphase II
→有些婦女 其卵子的發育會完全中斷(Complete arrest),但目前對於complete arrest 跟基因之間關係的所知甚少。
→本篇作者對於發生meiosis I arrest 的婦女做基因定序,來了解 TUBB這個基因的突變狀況。並探討TUBB突變對beta-tubulin的組合、Hela cell 微管結構、酵母菌微管的動態變化 及人類卵子紡錘體組合的影響
(2) 結果
→TUBB的表現:存在於人類卵子及早期胚胎
→TUBB的突變(作者找到7種突變):會影響
(a) beta-tubulin 的組合(Chaperon-dependent)
(b) 干擾細胞微管的結構 (microtubule)
(c) 改變微管的動態變化
(d) 造成人類卵子紡錘體的缺陷 以及 maturation arrest
(3) 結論:TUBB 的突變會干擾微管的動態變化以及紡錘體的組合,進而造成女性不孕
3. Shared genetic predisposition in the peripartum and dilated cardiomyopathy
(1) 簡介
→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 (CM) :
a. 是發生在懷孕晚期或產後早期的收縮性心衰竭
b. 流行病學:1-1000~4000 (美國、歐洲)
c. 危險因子:子癲前症、雙胞胎、高齡產婦
d. 死亡率:5-10%
e. 原因:不明(賀爾蒙、自體免疫…)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 諸多特徵跟 peripartum CM 相似:收縮功能減少、心臟直徑變大
b. TTN :是會轉錄轉譯出Sacromere protein ---- Titin 的基因
c. TTN truncating variants:TTN的這種突變會造成TTN轉譯的中斷。高達 25% 的家族性 DCM 以及 18%的偶發型 DCM病患帶有這種突變。
→究竟,peripartum CM與 DCM的關係,目前仍然沒有清楚的答案。
→本篇作者 在 172位 患有 peripartum CM的婦女身上,針對那些先前報導指出跟DCM相關的43種基因變異做基因定序,來了解那些基因在peripartum CM的分布與關係。
(2) 結果
→研究對象:172位患有peripartum CM的婦女
→在8個基因上找到 一共26種 truncatng 的變異
→這些在peripartum CM患者的 變異的普及率(15%) 高於 平均人口(4.7%) 但 和 DCM患者(17%) 相似
→有三分之二的變異都集中在 TTN上,且幾乎在TTN的A band
→有七種 TTN的變異是之前報導過存在於idiopathic DCM的病人身上
→而在一份 Cohort研究(83位有peripartum CM 婦女)當中,TTN的truncating 變異跟較低的 左心室射出分率相關(p=0.005)
(3) 結論:在peripartum CM婦女身上,許多 truncating 變異的普及率跟 idiopathic DM患者身上的變異普及率相似。其中,TTN的變異,是peripartum CM以及 idiopathic DM最為普遍的基因變異。
4. Clinical practice: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1) 簡介
在美國骨質疏鬆症每年導致1500萬人骨折,且大部分為停經後女性
成因主要和骨骼變脆弱、微結構退化
骨折後,將導致功能退化、生活品質下降、死亡率升高
(2) 治療目標:減少骨折的產生
(3) 非藥物治療
→運動、補鈣(1000-1500mg/d)、Vit D(600-800U/d)
→戒菸、避免過度飲酒
(4) 藥物治療
→SERMs:Raloxifen
→Bisphosphate:小心ONJ、atypical fracture
Drug holiday? (使用數年後,暫停一段時間後再啟用,有人認為可以減少ONJ的發生)
→Denosumab:RNKL的單株抗體,抑制osteoclast的分化
(5) 細節詳見之後的TINY Not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