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首先感謝嘉興提供前三篇精彩的Summary !!!!!
1. Intensified antituberculosis therapy in adults with tuberculosis meningitis
(1) 簡介
a. Tuberculosis (TB) meningitis (結核菌腦膜炎)
(a) 致死率極高
(b) 現今標準的肺結核用藥 + 類固醇,雖然已經大大增加存活率,卻仍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會死亡
(c) 現今標準的肺結核用藥也就是
前三個月:服用 4種藥的組合(HERZ)
後六個月:服用 2種藥 (H+R)
(d) 然而,標準的治療適用在"肺"結核(pulmonary TB),並沒有考慮到其穿過血腦障壁進到腦脊髓液(CSF)的效率,也就是對於 結核菌的腦膜炎效果。
b. Rifampin
(a) 抑制原核生物的 RNA polymerase,是治療 pulmonary TB很重要的藥
(b) 然而,Rifampin在 CSF 當中的濃度僅是血中濃度的不到三成
(c) 先前有randomized trial顯示,若提高Rifampin的劑量於治療 TB 腦膜炎病患,也就是從原本標準劑量10mg/Kg body 增加到 13mg/Kg body,可以降低患50%的死亡率。
c. Fluoroquinolones:
(a) 抑制原核生物的 DNA gyrase,是治療 TB的二線用藥
(b) 優點:可以穿透BBB,例如 Levofloxacin在 CSF 當中的濃度可以達到血中濃度的70%。
(c) 先前有randomized trial顯示,若在標準治療的同時加入 Levofloxacin,可以改善存活率
d. 本篇乃為randomized、double-blinded、placebo-controlled的臨床試驗,欲探討於TB minigitis的病人身上,使用加強版的抗結核用藥,能否降低死亡率。
(2) 結果
a. 受試者:817位 TB meningitis的病人 (包含有349位是underlying有受到HIV感染)
b. 標準治療 + 前8個禮拜使用:Levofloxacin(20mg/Kg) & Rifampin (提高劑量到15mg/Kg) V.s 標準治療 (Rifampin劑量:10mg/Kg)
c. 兩組的死亡率 (113 v.s 114, p=0.66)、Secondary outcome、副作用都沒有顯著差異!!!
(3) 結論:跟標準治療相比,強化版的抗結核菌治療方法,無法提高 TB meningitis病人的存活率。
2. Late reduction in late mortality among 5-year survivors of childhood cancer
(1) 簡介
a. Late mortality for Childhood cancer survivors(兒童癌症):
(a) 由於治療的進步,目前在美國,已經有超過85%的癌症病童可以存活超過5年(5 year survivor)
(b) 不過,隨著存活時間拉長,癌症相關治療對於這些存活者所造成的晚期效應,甚至晚期的死亡(癌症診斷超過5年後的死亡)也變得越來越明顯
(c) CCSS研究顯示 存活超過5年的兒童 中 仍有18%的病患會在30年內死亡
(d) 近年來,治療開始根據風險分級(risk stratification)來做不同的治療,希望降低治療在晚期造成不好的效果。
b. 本篇乃為CCSS的擴展研究,納入 1970到1999診斷癌症而存活的兒童病患,欲探討在治療帶來的改變,以及其對於晚期死亡的影響。
(2) 結果
a. >追蹤族群:34033位 於 1970到1990之間診斷癌症,接受治療 而存活 5年以上的 兒童(癌症診斷年齡小於 21歲)
b. 比較Early 1970s versus 1990s
(a) 整體死亡率:下降 (12.4% versus 6%, p<0.001)
(b) 跟健康因子相關的死亡率:下降 (3.5% versus 2.1%, p<0.001)
(c) 死亡率的下降可以歸因(attributable)於:
<1>死於次發性癌症(subsequent neoplasm)比率:下降 (p<0.001)
<2>死於心臟原因比率:下降(p<0.001)
<3>死於肺臟原因比率:下降(p=0.04)
(d) 治療上的改變包含:(1970s v.s 1980s v.s 1990s)
<1>ALL患者有接受頭部放療(radiotherapy)的比率:下降
(85% v.s 51% v.s 19%)
<2>Wilm's tumor患者有接受腹部放療的比率:下降
(78% v.s 53% v.s 43%)
<3>Hodgkin's lymphoma患者有接受胸部放療的比率:下降
(87% v.s 79% v.s 61%)
<4>Anthracycline化療藥物的暴露比率
(e) 治療上的改變和晚期死亡率下降有關:ALL和Wilm's tumor患者
(3) 結論:降低治療相關的暴露,可以減少 兒童癌症存活者(>5年)的晚期死亡率
3. Weight loss and health status 3 years after Bariatric surgery in Adolescents
(1) 簡介
a. 美國越來越多青少年,因為嚴重肥胖而接受 Bariatric surgery。然而,很少有prospective的研究紀錄 Bariatric surgery的安全性與效果
b. 本篇乃為longitudinal、prospective的Cohort study,欲探討做完減重手術後三年的各項安全性及效果指標。
(2) 結果
a. 追蹤對象:242位 接受減重手術的青少年 (包含161位接受Roux-en-Y gastric bypass;67位接受Sleeve gastrectomy)
b. 體重減少:by 27% (Total cohort)、28% ( gastric bypass)、26% (Sleeve gastrectomy)
c. 下列疾病獲得緩解與改善:
(a) 第二型糖尿病:95% (Type 2 DM病人中有95%獲得remission)
(b) 不正常腎功能:86%
(c) 前驅糖尿病Prediabetes:76%
(d) 血壓上升:74%
(e) 血脂異常:66%
d. 生活品質:顯著改善
e. 然而,有57%患者被發現有hypoferritinemia、13%患者要做額外的腹部手術
(3) 結論:Bariatric surgery對於肥胖的青少年,可以顯著改善體重、心血管和代謝性疾病、生活品質。不過也有營養缺乏以及再手術的風險。
4. Flibanserin
(1) Flibanserin為一治療性欲低下(Hypoactive sexual desire disorder)的藥物
→去年,此要通過FDA
→然而,為何此藥被FDA拒絕了兩次,後來還是通過審查呢?
而這篇文章主要來澄清這件事情
(2) HSDD:
→表現性幻想減少、缺乏性行為的慾望,導致很大的壓力
→並沒有其他疾病、藥物使用、或是關係的問題
→治療:非藥物治療很重要
→Filbanserin的角色相當難以評估,因此FDA審查了三次、並開了兩次public advisory committee meetings
(3) 2010年,第一次committee
→兩篇phase 3 trial,其primary endpoint
a. 滿意的性行為→達到顯著性
b. 每天的性慾(daily sexual desire)→沒有達到顯著
→除此之外,藥物不良反應包括嗜睡、藥物交互作用也令人擔心
→因此當時FDA退回此藥,要求更多的clinical trials
(4) 後來,原申請者又完成了一個新的phase 3 trial
→然而,藥物治療的效果都很小
→安全性考量:低血壓、syncope、嗜睡、藥物交互作用(CYP3A4)
若同時飲酒、血壓會掉得更加明顯
→衡量風險後,FDA第二度退回此藥,要求更多安全性的證據
(包括此藥是否會影響隔天的駕駛表現)
(5) 完成更多的研究後,FDA進行第三次審查,同時召開第二次committee
→後來投票通過此藥物,雖然藥效小、也有些安全性的考量
但考量目前缺乏女性性慾缺乏的用藥 (男性則有20來種)
所以FDA決議通過此藥物
→然而,此會議後,FDA接受到許多要求撤掉此藥的請求
包括安全性的考量;非藥物治療的重要性;過度的醫療化
→最後,決定遵從第二次committee的決議,通過此藥的使用
(6) 安全性的考量
→和其他抑制中樞神經的藥物→要求清楚表示風險和使用的建議
→要求後續要做3個postapproval trial,評估相關的風險
→目前只通過在『停經前有HSDD的女性』(study做到的部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