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Day278_癢的成因與評估 part1

(圖片來源: wikipedia)



一、簡介

癢是個非常常見的症狀,大部分來自於各種不同的皮膚疾病,但也有可能和系統性疾病、神經精神相關疾病有關連性,相當複雜。

二、病生理機轉

(1)   癢的訊息傳遞主要是周邊的histamine-sensitive C nerve fibers
→只有佔全身C nerve fiber5%左右
→傳導較慢(無髓鞘)、末端分支廣
(2)   這些神經會因為許多neural mediator刺激(包括histamineproteasesubstance Pnerve growth factor)
→接著會到對側的spinothalamic tract
→到丘腦
→到多處的cerebral cortex (表示無專一處理這個訊號的腦區)
  (可以解釋為什麼癢和許多生理心理因子都有關聯性存在)
(3)   抓和摩擦皮膚能夠減少癢的傳遞 (gate theory)
→抓也可以同時刺激痛覺受器→抑制癢覺的傳遞

三、分類

(1)   急性癢:6周內
慢性癢:大於6周→非常難以處理、且可能會影響生活
(2)   另一個分類方法為
a.      Group I:發炎的皮膚處感到癢
b.      Group II:正常的皮膚感到癢
c.       Group III:癢伴隨著嚴重的搔抓傷口
(3)   成因的分類
a.      皮膚因素:乾燥、脂漏性、異位性皮膚炎、皮膚病灶等
b.      系統性因素:慢性腎臟病、肝病、血液疾病、藥物疹等
c.       神經因素:因為周邊/中樞神經病變的癢覺

d.      心理因素:憂鬱、焦慮等

Fazio SB, Yosipovitch G (2015). Pruritis: Etiology and patient evaluation. Retrieved 2015 Oct 27th from www.uptodate.com.

1 則留言:

  1. 如果喜歡這系列文章的話,歡迎加入粉絲專頁Tiny Notes來follow最新的貼文喔!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Tiny-Notes/210589625811849

    本網誌內容僅供學習上參考
    臨床實務上仍需就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決策
    若您對於相關議題仍有疑惑
    建議您再去蒐尋更多的文獻或是詢問您的醫師

    內文若有錯誤,煩請指正!感激不盡!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