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1日 星期日

[NEJM tiny summary] Summary 12_20151008




1.      ImageGastric Ascaris infection
最近幾個月NEJM很常出寄生蟲系列的image
Ascaris lumbricoides(蛔蟲)相當普遍,生活史會有『心肺移行』
再移動到肺部的時候可能會引發eosinophilic pneumonialoeffler's syndrome
這次的image則是CT看到胃部很多蛔蟲@@

2.      Clinical practiceinsomnia
(1)   長期的失眠會增加MDD(重鬱症)的風險,也會增加心臟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的風險(尤其是睡眠時間<6小時者)
(2)   評估:完整的病史、睡眠相關的行為和症狀
(3)   認知行為治療:設定睡眠目標、學習放鬆、睡眠衛教等→第一線治療
(4)   藥物:BZD、低劑量抗憂鬱劑、melatoninorexin antagonist
(orexin:下視丘分泌的neuropeptide,能夠調節食慾、促進清醒)

3.      Reviewinvasive candidiasis
Invasive candidiasis是醫院內最常見的真菌感染,包括candidemia和深部組織感染兩種。Candidemia真菌血症較為常見;深部組織感染則包括『血液散播』或是『直接inoculation在原本無菌的組織』。Invasive candidiasis的死亡率高,儘管接受抗真菌治療,死亡率仍可達到40%左右。本篇review介紹invasive candidiasis的相關介紹和治療

4.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
(1)   所謂的RIPC又稱為transient ischemia of nonvital tissue
(Ex.將手臂綁住,造成短暫的缺氧)
之前有研究顯示RIPC能夠讓較遠端的vital organ更能夠承受手術中的缺氧(ex.減少腎臟的損傷),但目前各研究的結果不一,本周的兩篇文章都在討論RIPC是否能夠改善cardiac surgery的預後?
(2)   第一篇的收案對象是選擇性的心臟手術(需要走心肺機)
→進行四個循環的上肢缺氧(5分鐘、cuff200mmHg5分鐘休息)
→是個double blind, controlled trial
primary end point:出院前死亡、心肌梗塞、中風、腎衰竭
→結論:兩組的primary endpoint沒有顯著的差異
        subgroup analysis也沒有找到有療效的族群
(3)   第二篇則是收做CAB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繞道手術的病人
→進行四個循環的上肢缺氧(5分鐘、cuff200mmHg5分鐘休息)
primary endpoint:一年內發生major adverse event的比率
                  包括心肌梗塞、中風等
→結論:使用RIPC並不能顯著改善預後!

5.      Daclizumab HYPinterferon beta-1a應用於反覆發作的MS
Daclizumab HYP*(high yield process)CD25的單株抗體
(CD25IL-2 receptoralpha subunit)
MS中,CD25(+) T cell的活化是致病的關鍵
→抑制這些細胞理論上能達到讓MS緩解的目標
本篇研究為phase 3randominzed control trial (1841refractory MS)
比較Daclizumab (4周一次、150mg)INF beta-1a (每周一次,30ug)
總共進行144周,primary endpoint為每年的復發率
結果發現使用Daclizumab每年的復發率較INF beta-1a (0.22 vs. 0.39)
使用MRI影像檢查,新增加或擴大的病灶數量在Daclizumab也較低

嚴重的副作用:Daclizumab (15%) > INF beta-1a (10%)→包括感染、過敏等

1 則留言:

  1. 如果喜歡這系列文章的話,歡迎加入粉絲專頁Tiny Notes來follow最新的貼文喔!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Tiny-Notes/210589625811849

    本網誌內容僅供學習上參考
    臨床實務上仍需就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決策
    若您對於相關議題仍有疑惑
    建議您再去蒐尋更多的文獻或是詢問您的醫師

    內文若有錯誤,煩請指正!感激不盡!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