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Day275_藥物造成的大血球性貧血 part1

(圖片來源: wikipedia)


一、        簡介

大血球性貧血主要肇因於細胞核蛋白合成異常所致,最早在50多年前由Victor Herbert所提出,其骨髓能夠看到『hypercellular』、『大而異常的造血前驅細胞』。雖然骨髓非常飽滿,但很多細胞在成熟過程中就死亡(ineffective erythropoiesis),主要和Vit B12及葉酸缺乏有關係。

二、        病生理機轉

(1)   DNA的合成變慢→造成細胞核-細胞質的成熟程度不同
→細胞核看起來尚未成熟,但細胞質已經成熟且正常
→在骨髓能看到巨大、不成熟的細胞核,周圍則是正常的細胞質
→稱之為nuclear-cytoplasmic dissociation
(2)   造成紅血球MCV升高的原因
Vit B12Folate缺乏→營養不良;吸收異常
→喝酒、甲狀腺低下、aplastic anemiaMDSreticulocyte數量增加
→先天性異常
(3)   因為營養整體改善,藥物造成的megaloblastic anemia越來越重要!
→只要干擾DNA合成的藥物,都可能造成!
→其中:最重要的是影響thymidine合成的藥物
  (是速率決定步驟,其他核苷酸的量通常會過剩)
(4)   Thymidine的合成
a.       可以從salvage pathway回收
b.      最主要的來源還是deoxyuridylate的甲基化
→這個甲基化的步驟需要Vit B12Folate的參與
只要干擾Vit B12Folate生合成、吸收、競爭、破壞的藥物,都會造成大血球性貧血!

三、        第一大類:干擾purinepyrimidine的代謝

(1)   甲基化的過程需要FolateVit B12的參與
→受阻擋會導致DNA合成速度變慢
(2)   相關藥物
→抑制thymidylate synthase5-FU
purinepyrimidine類似物→抗癌藥、抗病毒藥、免疫抑制劑等
這些analogue能夠和核苷酸競爭,抑制細胞的DNA合成
包括azathioprineMMF(非常多!)
抑制dihydrofolate reductaseMTX→抑制葉酸的作用

四、        第二大類:抑制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Ribonucleotide reductase能夠將核醣核酸轉成去氧核醣核酸

→包括cytosine arabinosidehydroxyureagemcitabine

Reference
NEJM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ra1508861

1 則留言:

  1. 如果喜歡這系列文章的話,歡迎加入粉絲專頁Tiny Notes來follow最新的貼文喔!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Tiny-Notes/210589625811849

    本網誌內容僅供學習上參考
    臨床實務上仍需就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決策
    若您對於相關議題仍有疑惑
    建議您再去蒐尋更多的文獻或是詢問您的醫師

    內文若有錯誤,煩請指正!感激不盡!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