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Day244_C型肝炎 HCV _part1簡介

(圖片來源: wikepedia)




一、簡介
C型肝炎是RNA病毒(flavivirus family),分成六個subtype (1a, 1b, 2a, 2b,3,4,5,6),感染C肝後通常會走向慢性肝炎,會增加肝癌HCC的風險。HCV對於肝臟的傷害主要來自免疫系統的攻擊!

二、流行病學
(1)   全世界約有18000萬名帶原者
(2)   在美國:genotype1約佔75%genotype23約佔20%
在台灣:主要是genotype 1genotype 2為主
(3)   傳染途徑:以血液傳染為主(針扎、注射器、血清製品等)
                                                    由性行為傳染者較少
(4)   目前沒有疫苗能夠預防感染

三、臨床表現
(1)   急性肝炎:可能症狀輕微,也有些人會走向猛爆性肝炎
→症狀:疲倦、全身無力、頭痛、腹痛、黃疸等
(2)   慢性肝炎:疲倦為最主要的表現,但不一定明顯
當患者出現嚴重肝臟病變時,症狀才會比較出現

四、診斷
→出現anti-HCV的抗體:和B肝不同,C肝抗體出現不代表痊癒!!!
→檢測HCV RNA (通常感染後1-2周測得到)
→檢測HCVsubtype:和治療及預後有關係

五、治療
(1)   急性感染:要積極治療,避免進入慢性期
→治療:給干擾素interferon 24
(2)   慢性感染治療:治療病毒!
→台灣目前使用interferon加上ribavirin治療
→目前有所謂的『direct acting antiviral DAA』治療,近期會進台灣,幾乎可達100%的治癒率
→細節詳見明日的筆記

六、預後
→每年會有1-2%的患者出現HCC
→通常是先有肝硬化,才會有後續的HCC
  (B肝才比較會跳過肝硬化,直接出現HCC)

Reference: Washington manual p677~p682



1 則留言:

  1. 如果喜歡這系列文章的話,歡迎加入粉絲專頁Tiny Notes來follow最新的貼文喔!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Tiny-Notes/210589625811849

    本網誌內容僅供學習上參考
    臨床實務上仍需就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決策
    若您對於相關議題仍有疑惑
    建議您再去蒐尋更多的文獻或是詢問您的醫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