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wikipedia)
一、簡介
痛經Dysmenorrhea,是個非常常見且惱人的問題,嚴重時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活動和表現。
二、分類
(1) Primary:沒有骨盆腔結構異常,主要是prostaglandin產生過多
(2) secondary:有一個underlying的原因,導致經痛
→最多來自子宮內膜異位,其他還有adnexal tumor、骨盆腔發炎等
(3) 本篇筆記僅探討Primary dysmenorrhea的部分!!!!!!!
三、流行病學
(1) 50-90%的育齡女性曾經有過嚴重的經痛
(2) 危險因子:小於30歲;BMI<20;抽菸;經期較長;經量多等
四、病生理機轉
(1) Prostaglandin的釋放在子宮收縮中扮演重要腳色
→通常是無節律、不協調、頻率高(4-5下/10mins),導致子宮壓力升高
→當壓力超過動脈血壓,將導致子宮缺血、無氧呼吸→產生疼痛
(2) 因此,治療上的首選為NSAIDs
五、臨床表現
(1) 通常在青少年時期開始
(2) 疼痛通常在經期開始後1-2天出現,並在12-72小時內漸漸緩解
(3) 幾乎每次月經週期來的時候都會疼痛
→下腹部crampy pain、悶痛;有些甚至會有背痛、大腿疼痛等
六、診斷重點
→要排除secondary dysmenorrhea的可能性
a. 25歲後才出現的痛經
b. 不正常的經血量(合併太多或太少,都要小心)
c. 疼痛的位置不在下腹中線
d. 合併其他的症狀
e. 症狀持續惡化
→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是否影響日常生活功能?
七、治療
(1) 非藥物治療:熱敷
(2) 首選用NSAIDs
(3) 預防痛經:給口服避孕藥
(4) 一直沒有改善,一定要在去找看看是否有secondary的可能性
台北榮總婦產科教學內容
Smith RP, Kaunitz AM (2015). Primary dysmenorrhea in adult women.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Retrieved 2016 Jan 4th from www.uptodate.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