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0日 星期日

[NEJM tiny summary] Summary 25_20160107

                                 本篇首先感謝嘉興提供前三篇精彩的Summary !!!!!



1.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sFlt1:PLGF ratio in women with suspected preeclampsia
(1)   簡介
a.      Preeclampsia子癲前症:
(a)   流行病學: 全世界有2-5%的懷孕過程受其影響
(b)   特徵&定義:在妊娠 20週後出現新發生的高血壓(>140/90) + 蛋白尿(>300mg/24hr)
(c)    造成甚麼影響? :早產(preterm delivery)、子宮內胎兒生長的限制(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胎盤剝離(placental abruption)、嬰兒死亡(perinatal mortality)、媽媽的疾病與死亡
(d)   機轉:未明,不過可能跟母親的子宮螺旋動脈的remodeling異常有關造成胎盤缺血
b.      sFlt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1
c.       sFlt1:PLGFsFlt1 (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1)會結抗PLGF1(Placental growth factor)VEGF,造成血管收縮和內皮的損傷,進而胎兒生長受限以及子癲前症。在pre-eclampsia的媽媽血中,sFlt1會上升,而PLGF1則會下降, sFlt1:PLGF的比率升高被發現跟子癲前症相關。不過其用來預測子癲前症的準確度還不清楚。
d.      而因為如果能提早知道,一名孕婦是不是會發生子癲前症,儘管目前除了低劑量acetylsalicyclic acid還沒有有效預防子癲前症的藥物,還是能幫助臨床醫師做早期的監測與預防。
e.      本篇乃為prospectivemulticenter的觀察性研究,欲探討在臨床上懷疑有子癲前症且懷單胞胎的孕婦身上, sFlt1:PLGF的比率是否能預測未來發生子癲前症的機會。
(2)   結果
a.      本試驗的 sFlt1:PLGF的比率 cutoff是切在 38(這是由500位的先導Cohort定義的)
b.      分析對象為 550 在臨床上懷疑有子癲前症且懷單胞胎的孕婦
c.       sFlt1:PLGF < 38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 99.3% (在一個禮拜內不會發生子癲前症的NPV)
d.      sFlt1:PLGF > 38  positivee predictive value = 36.7%(在四個禮拜內發生子癲前症的PPV)
(3)   結論
對於臨床上懷疑子癲前症的孕婦,可以用 sFlt1:PLGF < 38 來預測其在短期內(1) 不會發生子癲前症


2.      Antilymphocyte Globulin for prevention of Chronic GVHD
(1)   簡介
a.      Chronic GVHD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a)    為一種慢性的排斥反應,是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allogen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後主要的complication
(b)    危險因子:曾發生急性排斥(acute GVHD)、周邊血取得的幹細胞、取得的幹細胞混有高比率的T細胞
(c)    流行病學:即使是從HLA相同的兄弟姊妹取得周邊血幹細胞,來進行移植的人身上,發生慢性GVHD的比率仍高達 47%
(d)    治療:雖然針對急性排斥的治療已經有大幅進步,但對於慢性GVHD的治療仍沒有進展。
b.      ATG (antihuman T lymphocyte immune globulin):在先前的小型、retrospective研究發現,在進行周邊血幹細胞移植後的病人身上使用ATG,可以降低chronic GVHD的發生率。
c.       本篇乃為prospectivemulticenteropen labelrandomizedPhase 3 trial,欲探討在接受過周邊血幹細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病人身上,使用ATG 能否降低 Chronic GVHD的風險。
(2)   結果
a.      受試者:168 接受過周邊血幹細胞移植(HLA相同的兄弟姊妹)的急性白血病病人並達 complete remission
b.      ATG  v.s  non-ATG
Chronic GVHD的累積發生率:較低 (32.2% versus 68.7%, p<0.001)
→但兩組的 2year relapse free survival(p=0.21)overall survival  (p=0.46) 都沒有顯著差異!!!
c.       Acute GVHD的比率、副作用、感染併發症:也沒有顯著差異
(3)   結論:
使用ATG可以顯著降低異體幹細胞移植後慢性GVHD的比率。雖然兩組存活率差不多,GVHD-free survialrelapse-free survival合起來的比率,ATG還是顯著比non-ATG組高!!

3.      ImageHyperviscosity-related retinopathy in 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
(1)   本篇的NEJM image是描述一位 雙眼視力模糊,而後診斷為血液疾病 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的病人
(2)   診斷過程:
a.      眼底鏡(Fundoscopy):視網膜靜脈(retinal vein)擴大、視網膜出血。---> Sausage (香腸狀) retinal vein
b.      螢光血管攝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視網膜靜脈 呈現 念珠狀(beading pattern)、很多血管瘤(aneurysm)
c.       免疫固定電泳(immunofixation):發現 monoclonal band出現在 IgM 以及 kappa light chains
d.      骨髓切片(Bone marrow biopsy):發現 骨髓中有 plasmacytoid lymphocytes 的浸潤 > 10%
(3)   治療:診斷是 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 造成血液 高黏滯狀態後,隨即 給予血漿置換術 (plamapheresis)後,病人的視力獲得顯著改善(Visual acuity: 10/20 ---> 20/20)
(4)   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WM)
a.      定義:是一種Lymphoproliferative B cell 的疾病,特色是會產生過多的monoclonal IgM(multiple myeloma則最主要以產生 IgGIgA為主)
b.      症狀:WM的病人因為血液中有很多IgM (IgM又是pentamer),導致血液的凝滯性上升(Hyperviscosity),相關症狀包含:
(a)    視力變差 (像是此病人的retinal vein受影響後的病變)
(b)    皮膚表面出血 (因為platelet dysfunction)
(c)    神經病變 (產生的IgM去攻擊神經髓鞘中的glycoprotein)
-
--------------------------------以上三篇感謝嘉興的熱情撰稿--------------------------------------

4.      Effect of Artesunate–Amodiaquine on Mortality Related to Ebola Virus Disease
(1)   簡介
a.      伊波拉病毒在西非造成28000多名患者感染,且造成超過11000人死亡,目前仍然沒有有效的藥物來治療。
b.      目前的guideline建議,治療伊波拉病毒的同時,若患者
(a)   經由lab確認瘧疾的感染
(b)   不論是否確定有瘧疾感染 (瘧疾高度盛行區)
有上述兩個狀況,就給予抗瘧疾藥物
c.       抗瘧疾藥物的選擇
Artemetherlumefantrine →首選
Artesunate–Amodiaquine →但是有肝毒性的考量
d.      20148月,MSFFoya治療伊波拉患者的過程中,因為Artemetherlumefantrine用完了,所以有12天的時間只能使用Artesunate–Amodiaquine。除了抗瘧藥物的改變外,其他的治療策略都相同沒有改變。究竟,這兩種抗瘧藥物的使用,對於伊波拉患者的死亡率有何影響?
(2)   結果
a.      2014/6/52014/10/24,將在Foya的醫院收治的伊波拉患者分成
A組:194人給Artemetherlumefantrine
B組:71人給Artesunate–Amodiaquine
C組:63人沒有使用抗瘧疾藥物
→三組的baseline characteristic類似
b.      結果發現:
A組死亡率64.4%B組死亡率50.7%C組死亡率65.1%
→經校正後B組對A組的Risk ratio0.69,達顯著意義
(3)   結論
      使用Artesunate–Amodiaquine這個組合,伊波拉患者的死亡率較低
     
5.      Evaluation of Convalescent Plasma for Ebola Virus Disease in Guinea
(1)   簡介
這篇也是談到伊波拉病毒的治療,本研究(Ebola-Tx trial)想要知道使用從伊波拉感染痊癒者的血漿作為治療,是否能改善患者的預後?
(2)   方法
a.      這是篇nonrandomized、比較性的研究
b.      總共收入99名感染伊波拉病毒的患者使用ABO相合的痊癒者血漿,
→在確診後2天內進行輸血,共輸2 (每包200-250mL)
c.       對照組共418人,在同個center治療,沒有接受痊癒者血漿
d.      Primary endpoint
→校正年齡和病毒量後,比較兩組3-16天間的死亡率
3天內死亡者排除
→定義important difference為降低死亡率達20%
(3)   結果
→在3-16天的期間,治療組死亡率為31%,對照組為38%
  經過校正後,兩組的差異性只有達到3%
→使用痊癒者血漿治療組,並沒有顯著的併發症出現
(4)   結論

使用500cc的痊癒者血漿輸注,在本研究中並沒有顯著改善伊波拉感染者的存活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