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wikipedia)
一、產前出血
(1) 定義為懷孕20周到出生前的生殖道出血
→大多數無法解釋
→20%:Placenta previa前置胎盤
→30%:Abruption placenta胎盤剝離
→罕見:子宮破裂等
(2) 前置胎盤:placenta previa→無痛性出血!!!
a. 簡介:胎盤於子宮的低位處著床
b. Risk factor:年齡;生產次數;前次剖腹產等
c. 機轉:目前還未知,有幾個假設
假說一:前次生產/手術→子宮上半內膜較差→導致胚胎在低位著床
假說二:因為uteroplacetal perfusion較差→胎盤範圍↑→低位覆蓋
d. 分類
完全性前置胎盤:子宮頸內口完全被胎盤覆蓋
部分性前置胎盤:子宮頸內口部分被胎盤覆蓋
邊緣性前置胎盤:低位胎盤,但沒有超過子宮頸的內口
e. 症狀:無痛性的陰道出血(70%~80%)
f. 診斷:超音波→→記得前置胎盤不能夠做PV!!!!!!!!!!
g. 處置:
→無症狀前置胎盤:持續監控,避免過度活動,在36~37周剖腹產
→急性出血的前置胎盤:急症!可能會死人!
如果出血狀況嚴重,可能要考慮緊急剖腹產處理
(3) 胎盤剝離:Abruption placenta
a. 簡介:正常附著的胎盤意外地剝離
b. 因為胎盤剝離後→產生出血
→如果血能夠流出(bleeding revealed):只會有輕微腹痛
→如果血積在子宮(bleeding concealed):產生血塊,造成嚴重的腹痛
c. Risk factor
→會有個急性的episode,可能因為創傷導致血管破裂
→抽菸、多胞胎、多產、高齡
d. 病生理機轉:
decidual basalis中的母體血管破裂→血塊增加,導致胎盤剝離
進一步影響胎兒的營養、氧氣交換→胎兒窘迫、死亡
因持續的凝血因子消耗和血栓溶解→導致DIC的發生
e. 症狀:
→隱藏性出血(concealed)會有嚴重的腹痛產生
→Couvelaire uterus:胎盤剝離→血液穿過子宮壁→進入腹腔
子宮壁青一塊、紫一塊:藍子宮
→出血過多者,甚至會產生hypovolemic shock、DIC等
f. 診斷:在超音波上可以看到retroplacental clot
如果剝離大於50%,發生DIC或胎兒死亡的機率↑↑
g. 治療:嚴重剝離者要穩定媽媽的vital signs,監控胎兒狀況,必要時緊急剖腹產
Reference:
圖解產科學
北榮婦產科教學內容
如果喜歡這系列文章的話,歡迎加入粉絲專頁Tiny Notes來follow最新的貼文喔!
回覆刪除https://www.facebook.com/pages/Tiny-Notes/210589625811849
本網誌內容僅供學習上參考
臨床實務上仍需就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決策
若您對於相關議題仍有疑惑
建議您再去蒐尋更多的文獻或是詢問您的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