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

Day242_B型肝炎HBV_part1簡介

(圖片來源: wikipedia)

一、簡介

B型肝炎是DNA病毒(hepadnavirus family),是台灣非常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隨著疫苗的普遍施打,在年輕族群的感染率已經明顯下降。但在疫苗施打前的族群,慢性B肝還有肝癌在臨床上仍然不少見。

二、流行病學

(1)   全世界約有20億人曾經感染HBV,並約有4億的慢性帶原者
(2)   疫區: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通常是在小孩時感染
非疫區:西方國家→則通常在成人時感染
(3)   HBV造成全世界60-80%的肝細胞癌HCC

三、病生理機轉

(1)   對於肝臟的破壞,主要來自於免疫系統對於肝臟的攻擊
(2)   傳染途徑→血液(ex.輸血、靜脈注射藥癮者)、體液(性行為)
→母子垂直感染

四、臨床表現

(1)   急性B型肝炎
→大部分症狀輕微(小孩子),但也可能以猛爆性肝炎為表現
→疲倦、腹痛、黃疸、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發燒等
6歲以下小孩:約有90%走入慢性期
成人:大部分會自行緩解,只有5-10%會走入慢性期
(2)   慢性B型肝炎:分成幾個不同的時期
a.      immune tolerant:此時病毒快速複製,但宿主缺乏抗病毒免疫反應
                HBV DNA高、HBeAg (+),但肝指數正常
主要在小孩子或年輕成人時出現
b.      immune active:宿主產生抗病毒免疫,造成肝臟受損
此時期病況複雜,可能持續數月至數十年不等
              HBV DNA高、HBeAg (+),肝指數高、發炎↑
每年會有10%seroconversion(HBeAg轉為(-))
c.       low replication:此時肝臟發炎少、病程進展受控制
大部分可以終其一生維持此狀態,只有少數flare
HBeAg (-)anti-HBe (+)、低HBV DNA (2000以下)
d.      HBeAg negative:病毒再次活化,且往往不製造HBeAg
此時HBV DNA高,但HBeAg(-),可別被騙了!!
(3)   B型肝炎的痊癒:HBs antigen消失,並出現anti-HBs抗體
(4)   B型肝炎會導致肝硬化、肝癌等風險
(B肝感染者可以跳過肝硬化,直接產生HCC)

五、診斷

→看AntigenAntibody還有Virus DNA
HBV DNA的量和病人進展到肝硬化還有肝癌的風險有關

Reference
1.      Washington manual p671~p677

2.      台北榮總肝膽腸胃科實習教學內容

1 則留言:

  1. 如果喜歡這系列文章的話,歡迎加入粉絲專頁Tiny Notes來follow最新的貼文喔!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Tiny-Notes/210589625811849

    本網誌內容僅供學習上參考
    臨床實務上仍需就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決策
    若您對於相關議題仍有疑惑
    建議您再去蒐尋更多的文獻或是詢問您的醫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