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

Day207_Guillain Barre syndrome part2

(圖片來源: wikipedia)


一、GBS的診斷:NINDS診斷標準
(1)   Required features
→漸進性的無力、影響超過一個肢體 (從雙腳無力到全身癱瘓等)
DTR下降、甚至areflexia
(2)   Supportive features
→症狀持續進展,從數日~四周、症狀對稱、感覺的症狀較輕微
→症狀在惡化停止後2~4周後左右開始改善
→症狀發生時沒有發燒
CSF:蛋白質升高、WBC<10/mm3
→肌電圖的異常符合GBS的表現
(3)   較為不類似GBS的表現
NE發現有特定sensory level下的感覺異常
→症狀明顯不對稱、明顯的腸道及膀胱功能異常
CSF中的WBC>50/mm3

二、GBS的治療
(1)   要密切監控患者狀況:看呼吸、聽腸音(小心adynamic ileus)、心跳血壓
(2)   Supportive care:非常重要的一環!
(3)   監控患者的呼吸狀況→如果vital capacity↓、呼吸力量↓要特別小心
走向呼吸衰竭時→使用mechanical ventilation
(4)   40~50%的患者會有神經痛→做好疼痛控制
(5)   病情嚴重惡化、或是嚴重神經障礙:考慮血漿置換和IVIG
AAN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guideline如下
a.      IVIG和血漿置換都能夠縮短患者恢復所需要的時間
b.      IVIG和血漿置換兩者的效果差不多
c.       不建議兩者合併使用
d.      不建議使用類固醇glucocorticoid
至於兩者的使用時機就看醫師的選擇,但台灣IVIG沒有給付

三、GBS的預後
(1)   死亡率約5%:呼吸衰竭、感染、自律神經失調等
(2)   即使給予治療,仍然約有5-10%的患者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復原,甚至沒有辦法完全恢復
(3)   大約10%的患者會復發


Vriesendorp F. J. (2014).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of Guillain-Barre syndrome in adults. Retrieved 28th Mar from www.uptodate.com


Vriesendorp F. J. (2014).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Guillain-Barre syndrome in adults. Retrieved 28th Mar from www.uptodate.com

1 則留言:

  1. 如果喜歡這系列文章的話,歡迎加入粉絲專頁Tiny Notes來follow最新的貼文喔!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Tiny-Notes/210589625811849

    本網誌內容僅供學習上參考
    臨床實務上仍需就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決策
    若您對於相關議題仍有疑惑
    建議您再去蒐尋更多的文獻或是詢問您的醫師

    回覆刪除